信德网讯2月9日,即新春的年初五,苏州常熟虞城堂区徐麒方神父赴古里堂口,在一教友家中作为临时过渡(原祈祷所已停用),为当地部分教友举行了新春弥撒,并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教友及忙于生意无休息日的教友听告解
于是便到总堂学习教理、读圣经、分享圣经,并勇敢地走上了福传之路。开始时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甚至对他冷嘲热讽,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住他福传的脚步,反而使他更加执着。
还有几个,比如沙柳街周方友家,这位老人经过多次看望,最后他的几个儿子都认识了天主;坎头村的杨朝建老人,近年由于年事已高,来不了教堂;后周村周守廷家,经过多次走访,其儿子周菊山家也回归了教会,他们的子女也都领了洗
来自重庆教区大足堂区的康思韡神父给教友们讲授的是《天主教教理》(卷四)——祈祷。
1958年3月8日,在上涧子堂从李伯渔主教手中领受铎职;1959年调任武功北营会口本堂;之后,受到错误对待,在西安砖场劳动改造时落下终身残疾;1979年12月8日,平反后返回教区;1980年在鄠邑区服务
“尖山圣母堂记”中有一段“更有一株奇树酷似十字架屹立山顶传诵遐迩。”关于这棵“奇树”的历史,远近很多朝圣者多次询问,作为这个村中的一名教友,愿在此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有些教友在举扬圣体后才进堂,领圣体时,也挤在人群中,我对他们说:“你没有参与全弥撒,只是半途插队,不好去领圣体。”“你真多管闲事,领领圣体,用不到望全弥撒,领到就是完成任务。”
这也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走上圣召路做一名修士,在修院里生活的那些日子;我感恩的是:感谢天主给我这样的恩宠,让我能再次“回炉”,从堂区的牧灵工作再次转回修院去学习,这次任期5年,我虽然有比较丰富的实际堂区工作经验
咸丰一年(1851年)就在当时的两广部堂旁边购置房产,并建立了一间小教堂。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与广东地方谈判建造教堂的有关事宜,但当时的谈判并不顺利。
编者按:天主教唐山教区谢博思神父,圣名斯德望,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2006年12月29日凌晨4点20分在众多神长教友陪伴下于唐山市主教座堂寓所安息主怀,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