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方面,我们也更着重联系当前的时事以及教友的困惑,撰写、摘录文章或邀请神长进行分析指导,例如对东方闪电教的揭露、对圣经原文的注释摘录,等等。
这希望“孕育和开启未来”,圣母玛利亚为此而行走,且邀请我们一起行走。其次,玛利亚是相遇的人。她去探访依撒伯尔的事迹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青年与年长者彼此相遇、互相拥抱,并能唤起对方最好的一面。
圣道礼结束后,郭神父邀请全体教友见证礼仪组的盟约派遣礼。团体负责人李点红向神父提交盟约和派遣的名单,神父一一选读名单上的姓名和圣名,排队上前的青年组成员用撒慕尔先知的话回应那呼召——“主,我在这里”。
教区负责人麻显士神父在致辞中对三位神父晋铎二十周年表示祝贺,也请大家多为神父们祈祷,向三位神父学习,并向在座的教友们发出圣召邀请,在家庭中发现培养圣召,把孩子献给天主,献给教会。
教宗方济各在非洲三国牧灵访问的第二站、马达加斯加发表首篇讲话,邀请民政当局、公民社会和外交使团促进全体国民的团结互助和人的整体发展。
教会邀请他们发言,他们提供了自己的意见。这乃是众议精神的行程。我们听取了8万人的意见。正如教宗所说,我们必须真正聆听。
多方人士邀请教会成为基层社会运动的盟友,谦虚地聆听,对亚马逊的世界观抱持接纳态度,理解是当地文化赋予礼仪的象征意义,它们有别于西方传统。
它邀请我们「接纳基督成为自己人生的『导航员』,飞向高天」,以非凡的方式完成平凡的事,效法圣母玛利亚满怀信德与爱。
教宗著重于“往内看”的思想,邀请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用心看待旁人的生命,而不以流言蜚语来摧毁他;将天主置于中心,而非将权力、财富和业绩作为价值观。
耶稣注视著受伤的人类,接纳人的整体,包括他的健康状况,并「邀请每个人进入祂的生命来体验温柔」。耶稣怀有这些情操,是因为「祂亲自成了弱小者,体验了人的痛苦煎熬,并从天父那里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