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在我们内有拒绝的意识,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一生中完成的种种美好和伟大突然被消除,陷入虚无的深渊。特别是我们觉得爱召唤并要求永恒,我们不能接受爱被死亡于一瞬间内摧毁。」
瞻仰那个卑微婴孩的面容激起了喜悦和惊叹,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天主为了我们并与我们同在,祂的面容常在人类当中。
不幸的是,「我们今天仍能听到这哀号声,它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既不能也不愿充耳不闻,或使之默不作声」。
(四十2)教宗解释道:「只要我们愿意接受安慰,上主必定安慰我们。」天主「以安慰来纠正人」,如同依撒意亚先知所言,上主是善牧,祂以手臂集合小羊,「把牠们抱在自己的怀中,温良地领导母羊」(四十11)。
我们的主为我们忍受这一切,我们才得着今日圆满的喜乐、平安、盼望、依靠。我们今日岂可为自己谋求金钱、名誉,而不去报恩呢?伯多禄劝导我们:你们该屈服在天主大能的手下,这样在适当的时候,他必举扬你们。
,也能踏上通往永恒和伟大的道路。
一、生命线——梅瑟带领我们进福地 我们分为10个组,每组大约10个人,每组选一个人当梅瑟,所有的人都蒙了眼睛,手拉着手,另一只手抓着已经固定好的绳子。这根绳子象征着我们的生命线。
其实,若非天主的恩宠助佑,我们的行为本身根本谈不上什么功劳可言。“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我们不过做了我们应做的事。”
教宗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与复活主相遇。我们并非等待一个时间或地点,而是前去与耶稣相遇。因此,问题不在於『何时』将出现末世的先兆,而是做好准备与主相遇。
这是一种受到赞赏的现象:实际上,我们生来不是为了不停地奔跑,我们拥有一个不能总是被践踏的内在生命。因此,默想是众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