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礼仪讲道中以耶稣的“怜悯”为核心,阐述教会牧人应有的态度。教宗说,“怜悯是《福音》的关键词,它铭刻在耶稣的心中”。
耶稣说:“信我的,不是信我,而是信那派遣我来的;看见我的,也就是看见那派遣我来的。我身为光明,来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
当天的福音记载耶稣与门徒的对话。那时,在最后晚餐中,耶稣表示在场的其中一人将背叛祂,所以众人心神忧伤。于是,耶稣安慰祂的门徒,说:「你们心里不要烦乱;你们要信赖天主,也要信赖我。」
耶稣的苦难都形容得很好,然而,却没有着重于酷刑、流血,或任何令恐怖片及电子游戏中的“刺激性”元素。
我们在《福音》中看到耶稣如何借助个人关系深入人群。耶稣与他人的关系并非一般的非人性化关系,而是绝对的个人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主教和神父彼此进行心理上的接触。这种个人的接触是关怀司铎的第一步。
主日的福音记载有一个法学士问耶稣:法律中哪条诫命是最大的?耶稣回答他: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补充说: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人如己。
耶稣在向众人讲道中谈到人子的血肉是信友的饮食,许多人觉得这话生硬便退去,不再同祂往来。於是耶稣向12门徒说:难道你们也愿走吗?伯多禄代表门徒们回答说:主,唯祢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
在座无虚席的教堂里,科玛斯特里枢机主教特别提出痛苦奥迹,强调耶稣在最后晚餐厅中为门徒们洗脚,揭露了一个天主从未显示给世人的面貌:谦逊。
主日福音记载耶稣给门徒们预许另一位护慰者,祂说: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请求父,祂必会赐给你们另一位护慰者,使祂永远与你们同在。
当天福音记载耶稣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时,注意到被邀请的人如何争坐首席(路十四1,7-14)。教宗说,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这种态度“相当普遍”。抢坐首位有害于公民和教会团体,破坏弟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