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择一种做事方法,但选择的依据不是意识形态,「却是从贫困者做起,为众人的福祉服务」。贫困者是城市的宝藏,他们提醒我们,人人「都有弱点、彼此需要」。
教宗念及那些「百姓要是没钱就看不起病」的国家,然后再次强调,「生命是个权利,但死亡不是」。人们「应当接纳死亡,而非施行死亡」。这是一个攸关每一个人的伦理原则,而不只关乎基督徒或信徒。
这个异端认为,信仰只是灵修、而非实践,信仰只关乎智力,但不是生活的形态,与日常生活没有真正的关系。
教宗指出,和平不是“一种非战争或结束战争的状况”,而是天主仁爱的“果实”,绝非人所赢得的。和平是“与天主、与自己、与他人,以及与受造界的和谐关系”。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天主的伟大子民的一部分,这子民接受了天主的应许,这应许是礼物,而不是特权。”
对我们来说,这话听起来有些奇怪:“不光荣天主、不感谢天主,为我们似乎不是件罪大恶极的事。”
这段播客不是采访。事实上,在十周年纪念的机会上,已经有很多访谈了。教宗的播客呈现出那些贯穿其牧职的思想。记者问道,在这对他的生命和牧职来说都是个里程碑的机会上,想与世人分享什么呢?
基督徒之所以临在其中,不是为了贩售商品或者劝人改教,而是为了作出见证。他们在那里用自己的语言和生活来证实天主所做的事情,即创造了一个使我们在基督里凝聚的共融。
你们成为修女不是为了做广告,越是默默无闻,就越是非凡,当你们更为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们就变得更加非凡。你们要继续培养对这种生活的热爱,这对我们这个被表面现象和外观所污染的时代,是一个强有力的预言。”
省思不是写神学论文在世界主教会议的这第二周,与会者针对各项问题进行省思。霍勒利希枢机强调,“我们必须思考、我们必须反省,但是我们的省思不该采取神学或社会学论文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