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的一位大外交官,卡萨罗利(AgostinoCasaroli)枢机曾提到过一种「在忍耐中的殉道」。为了在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益处,在与最难协商的谈判者对话时,不但需要去聆听,也需要被聆听。
学成之后,王惠民便每个月和传教员们出去一次,到敬老院、修道院去给老人和修生们义务理发。他说:有些老人特别期盼着我们去,理发时,也给他们讲讲道理,与他们聊聊天,他们很是感动。
父亲曾决志修道,并加入了陕西西安修道院。但当时由于时局原因,修院被迫解散,无奈只能回家,后来从医。娶妻生子之后,他便把未完成之志寄托在孩子们身上,诚愿将三个儿子全献于主。天主悦纳了他的慷慨。
1954年,教宗比约十二将该会晋升为地方自治团体,这个特别团体类似独立教区,该会的主教定居在庞迪尼(Pontiny)-约纳修道院。在那里祝圣的神父都隶属于该会的成员,他们被自己的主教派遣外出。
教廷的发言人隆巴迪神父在谈论到教宗的这次访问的时候说,信仰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更好的践行爱德并服务需要的人,更多更具体的工作也许要落实到每个堂区、堂区的每个教友村庄、和每个教友身上。
回想从命献之的信德之父亚巴郎,领导以民出离埃及的古圣梅瑟,以及完全承行天父旨意的童贞圣母玛利亚,在他(她)们的生命中,都是靠着信德完成了在人不可能在天主却可能的奇妙工程。
在旧约时代,天主一开始便召叫了亚巴郎,以形成一大民族(创12:2),后来又召叫梅瑟去拯救以色殒人脱离埃及的奴役(见出3:10)。其后,他更派遣了另一些人,尤其是先知,去捍卫和维系他与选民所立的盟约。
就是在他离开复旦后,还仍然关心着学生们的成绩,在他一百岁那年,马写了一篇讲话,对当时处于比较艰难环境中的同学们加以激励说"……今吾校远涉巴渝,恢复有期,诸生宜各养浩然之气,勿馁勿厥……。"
这段长时间的教宗任期正是在一年前进入了最后既痛苦又光荣、的确是巴斯卦的阶段。
站在圣堂前的草坪处,可以俯阚整个巴黎城的全貌,风景美极了。 听说圣心堂日复一日明供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