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耶稣的逾越奥迹不是过去的事件,而因圣神的德能永存不灭,“使我们以信德能在受苦的人身上看见和触摸到基督的血肉”。
然而,欺骗总是存在:有的人非但不与上主交谈,反倒假装自己不是罪人。这就是上主谴责经师的原因:『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叫人看。』」这是「表面工夫」,「以虚荣掩盖我们内心的真相」。
基督徒的身份不是在身份证上写著“我是基督徒”,而是活出耶稣“门徒”的弟子身份。“你如果存留在上主内,固守上主的话,留在上主的生命中,你将是门徒”。
这位服务穷人的神父说:“我们的地球正在受苦,因为我们满脑子想的都只是金钱,而不是生命、正义、弟兄情谊和爱”。神父最后祝愿道,“我们更应成为弟兄姐妹,共享地球上的一切财富。我们属于同一个人类大家庭”。
对许多人来说,留在家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里的空间通常很小、经济前景渺茫”。萨巴拉神父长期在圣地工作,十分了解当地情况。
教宗说:“耶稣当然不是要轻视对父母和对子女的爱,但祂知道,如果将血亲关系置于首位,便可能偏离真善。
印度瓦萨伊(Vasai)教区玛查多(FelixMachado)总主教向《梵蒂冈新闻网》解释说:“这些暴力不是直接的,却很细微、很隐晦。
宽恕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要持续不断的宽恕。教宗称,主日福音中的这个比喻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天主经》中这句话的含义:“宽免我们的罪债,犹如我们也宽免得罪我们的人”(玛六12)。
这道通谕不是单纯地综合或概括了教宗方济各此前的通谕或其它文件,而是全部社会训导的完满结果……。
不过,他认为共融不是泯灭差异的完全的统一,而是在追求一致的核心价值之同时,接纳甚至鼓励多元性,这种开放的普世精神在大公会议中很能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