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最後想到逃往埃及躲避暴力、在外乡人中寻求庇护的圣家,并祈愿上主的慈悲在未来几年能抵达众多的儿童和家庭。
子民先是怀念在埃及为奴的日子,後来又抱怨没有食物吃。天主耐心地对待梅瑟和祂的子民,聆听梅瑟一次又一次地为子民请愿。天主教导梅瑟和子民,耐心也是信德的基本要素。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记载圣保禄宗徒为了宣讲救主耶稣,便从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的事迹谈起。教宗阐明,「天主的救恩是一段走向时期圆满的旅途,一段有圣人也有罪人的旅途」。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记载圣保禄宗徒为了宣讲救主耶稣,便从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的事迹谈起。教宗阐明,天主的救恩是一段走向时期圆满的旅途,一段有圣人也有罪人的旅途。
当然这个爱国传统的事实不仅仅是我们今天来讲,它的确在《圣经》当中,在上古时代,在梅塞带领以色列民逃亡埃及的时候就以展现出来,这是一种爱民族、爱国家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爱国的行为。
赶程白冷,逃难埃及,隐居纳匝肋,默默付出,从来没有怨言,一辈子以木工养活圣家,圣经中几乎没有他的声音,这就是大圣若瑟;与圣若瑟一起辛苦养育圣子,心中滴血陪伴耶稣至十字架下,耶稣去世后给予宗徒信心与安慰,
阿勒颇(亚洲新闻)-教宗方济各和爱资哈尔(埃及)的伊玛目塔伊布(MuhammadAl-Tayyib),2月4日在教宗访问阿联酋期间签署的文件,「象征基督徒世界与穆斯林之间的「大宪章」新关系」。
(出3:6)这位天主打发梅瑟回到埃及去,引领以色列人民从这个国家出来到预许的地方去。梅瑟受天主派遣,要法郎让以色列人离去。但是在梅瑟时代,人们相信许多的神。
它显示了贴心的宗徒团体从根本上对主的跟随,放弃了世界上的财物,依附于“以默西亚的耻辱比埃及的宝藏更为宝贵”(希11:26)的道路。这里是用末世论的视域——指向未来,那要比现在重要得多也实际得多。
2008-8-17星期日晴同埃及朋友徒步去CORMATIN,渴望看那里的教堂。跟着路标一路走竟然还是未能找见,疲累不堪决定放弃。途中却可以看见另一小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