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援引《福音》中荡子的比喻,説明在人的内心旅程中将自我作为一切事物的原始和终结,这是一个极大的危险。在荡子比喻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类家庭的场面,我们每个人都出自这个家庭。
因此,圣体圣事不仅把人从自私自利中解救出来,更使人与众人结合在一起,与基督成为一体。教宗进而强调了某些领受圣体的重要元素。他说:在领圣体之後,静默、静默的祈祷,有助於将这恩典珍藏於心。
十字架告诉人:耶稣借着苦难救赎了我们。空坟墓启示人:他真的复活了,已经不在坟墓了,基督信仰是真实的。十字架是舍弃自我的标志,空坟墓是获得永生的见证。走天国的路就是带着永生的希望不断舍弃自我的过程。
杨杲恍然大悟说:人岂不如羊?从此常去四五十里远的蔡家坡,给母买菜。后来,杨母生了眼疾,杨杲听说太白山上池水能洗愈,杨杲冒着炎暑负母涉渡渭河,攀登太白山为母亲洗眼睛。
「这道通谕的起草和对它的回应,让人感受到梵二大公会议后最早的教会张力,张力的结果与这份文件紧密相连。对于准备这份文件的合作者来说,在梵二革新的要点上肩负起责任,并不容易。
全体与会主教首先谴责那使社会分裂的消极的种族分歧,同时指出该当以人的尊严为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轴心。实际上,这就是人的整体发展。
礼仪选读的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表明,婚姻是参与基督忠于祂的新娘教会的奥秘。教宗强调,这一教导可能让人觉得生硬,一如当天福音中许多门徒们所表达的那样。
教宗接著提到,童年的印记的确能影响人的一生,它如同一滴擦不掉的油墨在人的举止和行为上反映出来。这个数千年的智慧所表达的就是人文科学在一个多世纪前才确定的理论。
你要忠实地宣讲天主的圣言,使人得到圣言的滋养而茁壮成长。修士答到:阿门。接受此职务后修士便成为读经员,自此他就有宣读圣言和传播福音的使命,这使命将伴随其一生。
生命遭到战争、剥削人的组织、对受造界的投机和丢弃文化,以及所有将人的生存置于利弊权衡之下的体系的攻击,而过多的人仍生活在不合乎人性尊严的状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