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经前,教宗敦促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徒向万民宣讲福音,他说,“这是首要任务,比任何事都重要”。教宗提醒说,这是反躬自省的时刻:“我能为福音做些什么呢?”。
教宗说,明天是“纪念反犹太大屠杀75周年,象征这浩劫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结束。面对如此巨大的悲剧,不可冷漠,我们必须记住。明天我们都要祈祷和默想,在我们心中说:‘永远不再发生!’”
此时此刻,所有人比以往更「需要耶稣的亲近及『抚慰』」。在疫情中,许多司铎努力发挥牧灵创意,亲近「托付于己的子民,作出信仰、勇敢和慈父般的见证」。
般雀比拉多就是一个例子:他明知道耶稣是清白无辜的,但他转头看看百姓,便选择洗手、推卸责任。今天也有许多人体尝这种苦楚:法官无法公正断案,因为当事人早就被扣上罪名。
据悉,首次求助于明爱倾听中心和服务机构的人员比疫情爆发前翻番;对基本生活必需品、食品、免费食堂、送货上门、免费物品、衣物等方面的需求增加。此外,还有经济方面的要求,例如支付账单、房租和日常生活开支。
3月25日,他在拉查波比托寺举行了祈祷仪式,以此鼓励和降福面临新冠病毒的泰国人民。他还指出,每座佛教寺庙都应对那些失业后遇到经济困难的人予以照顾。
因此,我们希望透过现代且最新的工具著实为访客服务,迅速提供搜寻者所需求的内容,甚至比这更多的内容”。“借助这个网站,我们希望让别人认识我们和我们的藏品,让我们的服务抵达地极。
感谢已故迪米特里奥斯(Dimitrios)宗主教1989年提出的相关提议”,以及这两个机构联合主办的欧洲大公会议,如1989年在巴塞尔(Basilea)、1997年在格拉茨(Graz),以及2007年在锡比乌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独具慧眼,常以透视的目光看待人生,且常保持超凡脱俗的心态,那么在待人接物处事中就绝不会刻薄吝啬、锱铢必较,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教宗在视频讯息最后表示,愿所有这些能成为应付有关人类未来的问题的最佳工具,因为世界,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在应对挑战中,需要重新发现“人的意义和价值”。(原载:梵蒂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