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取自《玛加伯书》的读经一讲述厄肋阿匝尔老人的事迹。有人强迫他吃法律所禁止的猪肉,但他为了相称于自己对天主的信德,为了给青年人留下诚实的见证,凛然选择殉道牺牲。
“基督是爱”(若一4:8),是爱的源头,他无偿地奉献自己,一次而毕全功,为我们开启了爱的大门,谱写了爱的篇章,从他洞开的肋旁,涌出了爱的泉流——教会。
如果骨灰盒上的文字确实可信,而且指的就是拿撒勒(天主教译作纳匝肋)的耶稣,那么,这将成为《圣经》之外有关耶稣的最早文字资料。
约史雅王重修圣殿后,赐给百姓绵羊山羊三万只,作为逾越节的祭品,管理圣殿的主管送司祭们两千六百只羔羊,送肋味人五千只羔羊作为祭品。足见羊在祭献天主时的重要性了。
这种以圣诞树来庆祝圣诞的方式,是百分之百天主教的传统,是圣方济开始的一种庆祝圣诞的方式,是他们意国的各肋焦地方,第一次利用马槽来庆祝了圣诞的大节日。
烛光礼主祭黄神父高呼主真的复活了,阿肋路亚!并重宣洗礼誓愿,弃绝罪恶,跟随基督,走向永生。
教宗接着提及175年前在西班牙广场附近圣安德肋堂(Sant’AndreadelleFratte)皈依天主的拉蒂斯博纳(AlfonsoRatisbonne),当时圣母显示了她是「恩宠与慈悲之母
正如昨天帕罗林枢机在埃尔比勒所强调的,面对一个无法信赖的世界,这片土地上的教会和家庭遭受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不公正、背叛和破坏,但他们并未失去信仰,像纳匝肋的圣家一样为保护儿童的生命决定流亡他乡。
阿肋路亚!
教宗引用了圣保禄在米肋托(Miletus)向信友告别的例子,说明牧人以自己的榜样和见证向他的羊群告别,他的离别“显示出他过著服从天主的生活”。教宗说,告别就是不依恋,牧者不留恋现世的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