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信德跨越圣门,意味着进入“慈悲与宽恕的时期”,好让“不叫人蒙羞的望德之路”得以向每一个人打开(参阅:罗五5)。这位总铎疾呼:“我们现在极其需要希望!
圣座圣赦院在公布的《规则》中,指明禧年当中在罗马和世界上获得大赦恩典的方式、实施及圣所,尤其是朝圣活动和爱德善工。“大赦是一份禧年的恩宠”,使我们重新发现“天主的仁慈是多么的浩瀚无垠”。
那一年——1923年9月20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在黄河岸边一个名不经传的鄂尔多斯小淖村,一个婴孩呱呱堕地,他的诞生将是这个蒙福的小村庄的第14个传奇。
在修院陶成的日子里,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那是我们一起高兴的时刻;劳动、修建家园,那是我们共同付出的时刻;争辩、争吵,那是我们加深认识的时刻;念玫瑰经、日课,那是我们共同勉励修德行善的时刻;准备期末考试
吴神父根据教区精神,和任丘献小征堂区,史庄堂区的本堂商议后,决定成立合唱团,并由王晓茹老师每天晚上前往不同的中心堂口教授音乐。
我们对生活中所受的小耻小辱尚且不愿意原谅宽恕,何况那些奇耻大辱;但耶稣对那些置他于死地的人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宽恕。
而这一切,都在这座静谧的小墓园中沉寂了下来。作为一名传教士,利玛窦神父把一生献给了中国,献给了天主的事业,也为今后的传教士做了榜样。
一位名叫小悦悦的两岁幼童,犹如一张道德试纸,以自身的早夭,向中国人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夜鹰丸,能够让人对这样的死亡视若无睹,并跨过这具细弱无助的尸身,高谈阔论大发展的美妙前景。
于是立志为教会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1980年,维修太原总堂、做祭台;1981年圣神降临后于汾阳维修主教座堂、做祭台;1984年参与修建本村教堂并搭建祭台,同年修建祁县丰泽教堂并做祭台;1985年在山西清徐六合村、文水小南安做祭台
特别是活泼可爱的小孙子、小外孙,是多么希望你常来看看啊!北方流传着隔代亲的道理,我们这些当老人的真是从心里喜欢、挂念、惦记那些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