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新的桥梁——冀望团体因着袁引修女的多年培育和在香港与大陆的爱心服务,她的一些学生曾多次到河北探访炼灵中保圣母会的修女们。
据一些老教友回忆,即使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教会困难时期,信友们每年在暗中依然会记得纪念耶稣圣心节,仰赖、依恃、恳求、期待着圣心,早日为教会带来光明与自由,并成为他们在困苦环境中的希望与安慰。
别看他们不会说,不会唱,但都特别心聪,对弥撒的礼仪都明白,或起,或坐或跪都适时、到位,那种对天主虔敬的表情,令健全的老教友们都赞叹不已,也成为龙屯教堂独特的一个群体。
我不再痛苦、不再失意,不在迷茫;在主的引领下,我来到了教堂,来到了教会这个大家庭,我倾听神父把爱的福音传播、把生命的意义宣讲;我把我的喜、怒、哀、乐向主倾诉;我和我的教友们一起齐声高唱阿肋路亚、同声祈祷世界的和平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
本日晚间弥撒,主要是为纪念主的最后晚餐,建立感恩祭,以及他出自爱心的服务榜样为门徒洗脚,为了爱而自我牺牲祭献天主,并把自己的体、血作为我人的饮食。
探望孤寡老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那里生活着一群孤独的人,就是托老院、养老院、敬老院、光荣院,也许他们不愁吃穿住,但是他们缺乏人们对他们的关爱,到那里福传特别容易,我们不需要讲多么深奥的道理,带给他们一份爱心
现代人紧张繁忙的生活容易使人只重视行为效果的数量,而忽视每个行为背后爱心的付出。通过体认主耶稣对我们每个人的爱,我们会明白天主通过父母、丈夫(妻子)、以及朋友和万物对我们的爱。
以爱心及实际行动去福传及牧养天主子民,比起单靠纸上谈兵,来得更具震撼力,因为在互动的过程中,尤其当疫情趋严峻的时候,施与受双方都在爱的氛围中深受感动:施的感恩自己有幸能集合各方善心人士的捐献转赠给有需要的人
这是一所无偿的养老院,在耶稣凡为我最小兄弟做就是为我做的指引下,王平安教友从村中无家可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浪人员开始收容社会边缘人士。
虽然一桩意外事件妥善解决了,但教宗的宽宏大量以及爱心令人钦佩。为此,本报特刊此文,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