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住在一起,每到晚上她总是说:“你先睡吧,我要念经。”多少个晚上当我睡醒时,看到她还在掐着念珠念。我说:“都12点多了,睡吧。”她总是说马上就念完了。她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
智者捂着发热的脸说:“我一定要记下这件事情!”他的朋友说:“随你记,我才不怕呢!”智者于是找来一根棍子,在退潮后的沙滩上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海滩上,朋友某某打了我一耳光。
他说:「我当时透过司铎的三重归属来描述司铎的牧职:司铎归属上主、归属教会、归属天国。」这些归属感并非突然出现,却是在修院中长年培养而成。归属感首先意味着「觉得自己是全体中的一分子」。
就是:我认为什么对你好,而不是你认为什么好,所以我所做的、我所说的,一切事情,都是我觉得怎么样对你好。伯多禄对耶稣的爱,曾经在这样的一个境界。
记得姨妈在世时,我和她散步,她问我什么人最凶恶。我想了一会,回答说:掌大权的坏人最凶恶。
当我去挑选的时候才看到原来之前我喜欢的几幅画都是出自已故修士Br.Eric之手,就是修和圣堂的几幅彩玻璃像,以及罗马小教堂的圣方济各像。
生命树的特性是:凡吃了上面所结的果实,便能活到永远;而主耶稣是生命的食粮,他实实在在告诉我们说:“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
生命的渴望一只竭力伸向废墟外的小手,紧紧握着一支笔,仿佛在向活着的人宣告,我上天堂也要好好学习。一双惊恐的大眼睛,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求生欲望。
听了丈夫的一番讲述,我拿起电话向母亲追问,去年4月16日是个什么日子?母亲说是复活节。听后,我俩猛然想起了许下的诺言。
我悄无声息地坐在树荫里。忽然,传来耶稣低沉温蔼的声音:“我的孩子,你需要什么吗?”“为什么这样问呢?主。”“这一天里,人们总是不断地向我要很多,更多的恩典……”“主,太多的期待将使我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