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次他们的考官不是洋教授,而是我们学员。同时讲课神父们也可给予那些曾经支持他们学习和培养过他们的神长、朋友和恩人们一个汇报。
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是过于直接地走向一个相对简单的结论,而是在争论和辩难的途中稍事停留。从中国学人的角度讨论基督教文化,便应当是一次这样的停留。
正如保禄宗徒所说“原来身体不只有一个肢体,而是有很多”。在团体的生活中,青年们实践着自己作为肢体的职责。
教宗方济各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说:「我们并非面对两个分别属于环境和社会的危机,而是一个同时包括两者的复合式危机。
“认命心态是文化上的失败,它并非源自天主,而是来自恶神。认命的抱怨不是基督信仰精神。我愿意向你们谈论的第二点正是:不要害怕!我们不是少数群体吗?但我们愿意传教,让别人看到我们是怎样的人。
会中提议,这些修女应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使她们在教会远离教权主义的同道偕行中,不再“尾随其后”,而是“并肩同行”。
女人向我们显示,活著的意义并非不停地生产物件,而是珍惜所存在的事物。唯有用心去看的人才能看得清楚,因为他懂得‘往内看’:在过错和脆弱中看到的是人和兄弟,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一切事物中看到天主。”
教宗阐明,「面对苦于自身脆弱及沉痛处境的人,耶稣基督并未把法律强加在他们身上,而是提供祂的慈悲」,也就是祂宽慰人心的临在。
倘若有人对我们“谈论别人的长短”,我们也该让他们明白,他们说话时往往并非心平气和,而是“充满激情”。在这种激情中“存有嫉妒的恶”。
教宗提醒众人,教权主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早在耶稣的时代就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