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业化之后,许多人追求了物质享受,忘掉了信仰;台湾也是一样,在工业化之后,人在经济浪潮压力之下,经不住考验,向社会投降了,也很难去发展教会。我们也要经历这样的时期,希望我们不要重蹈这样的覆辙。
(51节)“你愿意我给你做什么”这个问题对一个眼瞎的人,看起来是一种激励,事实上也是一个考验。耶稣正在问巴尔提买:到底在寻找谁,为了何种目的?为你来说“达味之子”是谁?就这样,上主开始打开瞎子的眼睛。
在服务中也体会到人生无常,在鼓励他人坚强面对人生的困难考验时,对志愿者本人也是一种人生旅途的真实认识和经历的提升,促使大家更加积极宣传慈善公益的意义,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在身心灵各方面帮助陪伴病患及家属
梵蒂冈报道称,这位枢机此次前往该国还“为了陪伴那些深受冲突考验的人们,与他们一起祈祷,并表达教宗的亲切关怀”。
值得反思的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经历了狂热年代的痛苦考验,在改革开放逐步走向富裕的今天,道德底线沦落导致的信仰缺失之殇,已使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严重受损、国人的心灵严重受伤,中华民族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昂沉重了
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不会轻易丧失,而且当我们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对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认识。
风暴与考验平静的宗教生活约十多年后,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席卷全国,乌鲁木齐的神父、修女、会长、以及部分教友被捕,教堂先后被毯子厂、缝纫厂和天山织布厂占用,堂院居住的教友多被迁往外县。
这些信友以信德和怀着喜悦的望德度过这考验的时刻,透过领圣体,或参与感恩祭和团体祈祷,甚至以媒体去参与,便可获得禧年大赦。我还想到那些失去了自由的在囚人士。
张洪波神父在捐献仪式中说:教堂失火是天主对我们的一种考验,让我们勇敢地背起这个十字架,透过痛苦的考验,使我们更加相亲相爱。
有时我想,天主召叫了谁,谁就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之后呢,天主就会来一次大的考验。在我入教四年后,67岁的公爹突患脑出血,经过抢救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到了该出院时候,老人家表示要到我家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