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寻找卑微的人,他们将希望寄托于上主,而不是自己和自己的计划。
这样的理想即使富有,仍然是贫困的;即使有名,仍是卑微的;即使有位,仍是低贱的。而一个直接面对信仰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所以,理想首先应该是一种崇高的向往。
1482年7月18日临终时双眼注视着十字架,请求将他以最卑微的方式埋葬。问:他的特恩是什么?答:利普尼察的西满真福以“渴望为所有人得救”的称号走完了方济各圣德的历史。
讲完祈祷方法,另一位修女带大家进行“默观祈祷”聆听天主的圣言,与天主亲切交谈,天主爱人至深,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在人无力无助时赏恩宠、显圣迹、拯救弱小卑微的儿女。
他贬抑自己的天主性,来迁就我们卑微的人性;他不是西方人的专属,而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他的下降,是为了使我们上升;圣诞所要揭幕的实在是天主与人的神圣交换:天主取了我们人性,为的是让我们分享他的天主性。
因为她让人所做的事是打破常规,相反世俗,舍弃自己,为那些卑微弱小的人群服务,并且是全身心不计任何报酬的服务。
文化背景:在当时的犹太家庭中,仆人地位卑微,劳动完毕后,还要继续服侍主人。耶稣用这个社会现实,带出属灵的比喻。神学意义:仆人象征门徒,主人象征天主。门徒即使完成使命,也不应以为是“给天主添了什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大神学家当选后被媒体报导的第一句话是:感谢上主,我这位卑微的工人被枢机们选举为教宗!
方济各在仪式前说,他透过为卑微的人洗脚,是要效法耶稣,有权位的人务必要服侍他人。76岁的教宗随即为12位年龄介乎14至21岁的少年犯逐一洗脚,并且一一亲吻,纪念当年耶稣在受难前为12门徒洗脚。
茫茫人海,主拣选了卑微的我,让我的生命在主的爱内成长,生活中既有喜乐相伴,也有痛苦相随,但我跟随主的心不曾改变。因为在我人生的每一段旅途我都清晰地感受到主爱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