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生活者不是一笔封闭的遗产,而是教会身体上不可或缺的亮点,总是被身体的中心基督所吸引。谈到牧人和献身生活者的相互关系,教宗强调互利互惠的价值。
前几日,根据疫情期间的服务经验,在【迎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生活】一文文末呼吁“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团体,抑或在公共场所,每一位阳人及有困难者都需要我们的爱心服务”;并建议“特殊时期,让我们不要疏忽了在车站
除服务残疾孩子们外,正值残婴院修建房屋,团员们不怕热不怕脏,分批分组每日轮流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堂区青年团的加入,比如段家务堂区青年团。
父母养儿防备老,即便没病常照管;不管事业多繁忙,忙中抽空该看看;身份地位有多高,不论你是啥官员;都有父母和儿女,老话重谈别嫌烦;尊老爱幼是美德,三纲五常代代传;如果你真有爱心,弱小群体该优先;养老院里要常去,残疾院里看病残
近几年来他们保持着每年有500~600的成人慕道者领洗这样一个态势。
不过,据亚洲新闻社的消息,有数十名慕道者于圣周六晚上在首都乌兰巴托的6个堂口接受了洗礼,当晚举行的降福新火礼仪也吸引了许多好奇的人。
就这样一位残疾老人,一位能在不幸中笑对人生的残疾人,使我对人生感慨万千。也许他有某种信仰,也许他没有。
德兰修女创立的仁爱会修女们乐于收容因残疾而被家人拒绝的孩子。孟买(亚洲新闻)-印度孟买高等法院一项裁决,澄清了优生学的立场,引起了轰动。
此外,教宗也提到第28届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国际残疾人日。在这残疾人日之际,他邀请人们不要排除任何人并重视互相见的差异。(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弥撒结束后,庞神父为三位慕道者施行圣洗圣事,三位慕道者通过聆听杨士微修女的慕道课程认识和接受信仰,此次正式加入教会大家庭,他们告别往昔旧我,于圣水的润泽中获得新生,步入天主子民的行列,誓言追随基督,践行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