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号是追思已亡节,我一早就来到了教堂,我要为我去世的亲人们祈祷。近几年,我连续失去了五位亲人:妈妈、嫂嫂、大姐夫、两位姐姐的独生子。他们都是我的至亲啊,怎不教我痛断肝肠!
就这样潜移默化,福传的种子,在家里人身上开始发芽,丈夫也经常在主日天去教堂接我,并慢慢地和神父教友们都熟悉了,也随同我参加一些教会的聚会、教友间的婚礼等。
7.对祭台的尊敬及装饰走进教堂,尤其是过大瞻礼时,会看到祭台被五颜六色的花卉及闪烁发光的闪灯所装饰。有神父在做弥撒时,将自己的眼镜及水杯也放在祭台上,若没有孩子辅祭,直接将水酒放在祭台上。
在教堂,神父们为爹妈的钻石婚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举行了感恩弥撒。神父着意讲了天主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夫妻间的爱、儿女间的爱。
在他第一次走出家门打工的那段时间里,尽管收入微薄,每周他都会到教堂,并且将那一周收入的十分之一塞进教会的捐助箱里。有意思的是,他这样做并没有让自己变得更穷,反而让他拥有自己的企业了。
我想起了天上的父亲,想起了久违的教堂。
他发表的众多演讲也听起来就像宣教士在教堂中布道。他于1863年末签署感恩节公告,使感恩节这个由早期清教徒创造的庆典活动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永久性节日。 麦金利是卫理公会教友。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遭禁教后重返江南,十多位传教士到上海,以徐家汇为中心建造住院、教堂、修院、藏书楼、天文台等机构。1864年,教会在因浚通河道堆泥而成的土山湾设立孤儿院。
作为教友,她热心虔诚,每天早上她都去教堂望弥撒,而且每次总要望上二至三台弥撒。后因地区大动迁,我们的家搬到郊区梅陇后,远离教堂,不能再多望弥撒。但她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床,跪在圣家像前念经祈祷。
自1985年来常后,随即将教堂前七音简陋的平房扩成现在的“天乐方旅馆”。这样既解决了教会的自给自养问题,又方便了远道来常参祭教友的食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