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纳匝肋小屋OHF)
人用长枪刺透了祂的肋旁,打开了祂的至圣之心,成为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恩宠泉源及宝库。在这变化多端的世界,最后我若能得到祂为我的至宝,我就心安理得了,别无他求。
(肋19:35)儿子听了非常惊讶,又不敢说批评父亲的话。父亲死后,他就把这杆秤立即烧毁。烟中有龙蛇一样的东西往上升。没有多久,他的两个儿子就死了。因此感叹天道不公,颠倒了因果。
“他就同他们下去,来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他的母亲把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2:51)。
圣经里记载耶稣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只有在路加福音第2章51节提到: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讲道之后,就同他们(圣母玛利亚和若瑟)来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
武俊维主教也借此分享了当日的福音,他说:玛利亚玛达肋纳怀着一份对耶稣的深情,天还没亮,就来到坟墓那里。
这位纳匝肋的姑娘,她紧紧怀抱了来到并拥抱世界的那位,她是聆听的童贞女。因为她的耳朵听了天使的宣报,她向天主的计划打开了心。
地球被交托给人类照顾,但也始终属于天主(参阅:肋廿五23)。这是犹太基督教传统特有的“神学人类中心主义”。
天主像俯允依撒伯尔一样,俯允了她们的祈祷。不久弟媳怀孕了,并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在医院期间,天主也借着常艳丽治愈了一个孩子。当时同病房的一位高龄孕妇,剖腹产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生下来就有病。
随着优雅的钢琴声划破寂静的夜,美妙的圣诞颂在唱诗班的领导下此起彼伏,四个小女孩在前面撒着玫瑰花瓣,四个小男孩抬着小耶稣,缓缓从正门进来,走向马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