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的教导被具体化,成为许多基督徒——尤其是东正教基督徒——使用的“心祷”(或“耶稣之名的祷告”)。整体来说,呼吸也表达了基督徒生活的动态。
今天我们相聚在南昌圣母无染原罪堂一起缅怀离开我们的曹军良神父,他品格高尚、笑容满面,每每给大家带来温暖的感觉,他对铎职工作忠贞、任劳任怨,对待教友和蔼可亲,是教友心中的好神父,我们为他在地上祈祷,他在天上也在为教区,为我们众人代祷。
在那个时代,现代无神论盛行,她“感到自己是无神论者的姐妹”(26号),为他们代祷并奉献生命,不断更新自己的信德。她相信天主的慈悲大爱。在天主内一切都是爱,包括正义在内。
他们恳切的祷声随着这美妙的音乐,慢慢地渗入我们的内心,把我们一点一点地从喧嚣的世界唤回来,并在圣爱之神的陪伴下与主亲密接触。我们的心不断被提升,被改变了。
教宗特别向在当地参与宣福大典的全体信友致衷心的祝贺,并祈求三位新真福为他们的神子和修会同伴转祷。最后,教宗也提到九月十六日这天是各国签署《蒙特利协定》二十周年纪念日。
☆前阵子你告诉我有关你的小提琴的事,藉着圣施礼华的代祷,得到一个很大的恩惠。 小提琴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到加拉加斯(Caracas)一所著名的旅馆参加一位来自德国的教授主持的特别课程。
教宗指出爱能够击败暴力,他激励那波利居民不能失落信德,即使每天所看到的是令人失望的事实,但是信德保证我们的祈祷会得到天主的垂允,保证我们的祷声在适当的时刻会得到兑现。
回首当日,从女祭司们在赫拉神庙祭坛前的祭祀舞蹈到最高女祭司向太阳神的求恩诵祷;从采集圣火时无数人屏息默默祝祷到成功取火后女司祭们向神明的谢恩舞蹈;从小男孩取来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到女祭司放飞的和平鸽;从希腊籍第一名火炬手手举第一枚祥云火炬在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墓碑前的默祷到第一位中国火炬手接过圣火的接力传递
集祷经强调“教会首先由他们接受了信仰”。颂谢词指出他们的不同角色:“伯多禄在以色列子民中建立了初期的教会,保禄作了万民的导师,他们各以不同的训诲,聚万民为一家,扩展了基督的教会。”
这位新圣女恳求大圣若瑟的代祷,而且「为了不让大圣若瑟太过操劳」,她也请圣加耶当(GaetanoThiene)转求。因此,对圣加耶当的敬礼传入阿根廷,他的圣像于18世纪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