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度奉献生活者为了天国、为了教会舍弃了一切,而甘贫乐道,是真正的蒙福之人。弥撒后,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会。
世人见了,并不明了,也不存心细想:他拣选的人,必获恩宠和仁慈;对他虔诚的人,必蒙眷顾。”(智4:7-15)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改变,现世只是一个暂时的家,我们的永生就是和天主在一起。
这些蒙天主特别召叫的人,不一定是出类拔萃,或有过人能力的“超人”,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
教宗在宣圣弥撒讲道中也分别介绍了新列圣的人,他们是生活在十九、二十世纪的马耳他神父乔治‧普雷卡(GiorgioPreca);生活在十五世纪的波兰方济各会会士希蒙‧利普尼齐(SzymonZ.Lipnicy
天主的无限在人的卑微渺小内每个基督徒都蒙召在生活的所有地方,包括黑暗的角落,为天主的国作见证。为此,教宗说:“我们不可忘记这点:天主藏身于我们的生活及城市的阴暗角落。
当我们蒙召成为仆人时,我们实际上被邀请参与一场生命重心的神圣置换——将自我从中心位置移开,让天主和邻人成为我们存在的焦点。洗脚在耶稣时代是最卑微的奴仆才做的工作。
身为教会的成年人,特别是司铎们,蒙召去肯定、分辨以及陪伴踏上圣召之路的青年。
事实上,最先向这位将信将疑的哥打巴托总主教透露这个消息的,是马尼拉总教区的类思·塔格莱(LuisAntonioTagle)枢机。
最后,教宗谈到异中求同这句欧盟的格言说:异中求同不是说在政治、经济、文化或思想上大家都相同,而是指藉着欧盟机构组成的一个多民族家庭,懂得将同一的理想与每个民族各自的差异相结合,发扬每个民族历史及根源的传统
(参格前14:3-4)所以,经久不衰地推行包括《教理》、教宗《通谕》、《牧函》在内的学习活动,用耶稣基督的健全道理喂养天主子民,就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神职人员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