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到心情,苦乐交织,求道的路无有止境,该有怎样的心情去跟随耶稣走十字架的人生?苏轼的那首词《定风波》也许用来表达我具体微细的内心世界倒有几分相似之处。【原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福音中的怜悯则是在有需要的时刻陪伴人,如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提供具体的帮助(参:路十33
(参路23:40-43)但愿我们主内的兄弟姐妹们,为了那些已经走到人生最后一站教友灵魂的得救,不失时机不厌其烦地前去相助,要想到,今天的他就是明天的我,我们都都需要临终嘱祷啊!
(路13:34)尽管圣经没有记载关于耶稣曾经开怀地笑过,但我们深信,他必定笑过,不是现今许多人空洞无意义的玩笑,而是发自内心带有真诚感的微笑。我们确知主耶稣对人最内在的需要,往往是感同身受的。
耶稣看到攀在树上的匝凯,对他说: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路十九5)教宗解释説,这句话好像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说的。耶稣今天也要住在我们家中,要求我们为祂敞开心门。
父亲说:你选择了圣召之路,这条路再苦也要走下去。平淡的生活让神父付出很多,平乐堂口在他的努力下改变了很多,有了全新的面貌。
我们脚下走的是什么路?我们的表情是祝福还是冷漠?在我们的头脑里、情感里、意识里、情绪里有耶稣吗?我们的奋斗方向和追求目标……有耶稣吗?
个人和团体有权利走自己的路,即使有时候这会导致他们犯下错误。教宗接着说,为抵达真理,对话是必须和不可或缺的,而真理不可以被强迫,而应怀着真诚态度和批判精神来寻得。
谈到中东、北非及其它非洲国家基督徒和其它种族团体的状况,教宗提到仇恨导致的暴力、宗教敬礼场所、文化财产、房屋遭破坏,人为生存走上移民的苦路或度奴隶般的生活。教宗指出,这一切都要求国际责任人士深入反省。
两位妈妈分工合作,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她们偶尔会相互搀扶着去楼下锻炼身体,也偶尔会结伴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些日用品,然后兴高采烈地打电话告诉我们,她们走了好远的路买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