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纷纷参与公诵玫瑰经、慈悲串经,或参加爱心探访小组,通过日诵一串经、日行一善事等可见的行动表达对耶稣的爱慕和福传的支持。
其他处境的信友可选择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全大赦,诸如:朝拜至圣圣体、恭读《圣经》半小时以上、诵念《玫瑰经》、拜苦路,或是诵念《慈悲串经》。
按教区李建唐主教的要求,每位神父为教宗做三台弥撒,教友们则为教宗祈祷(加念终后经、为已亡主教诵、慈悲串经)三个月。原定于本月8日举行的真福亚松达修女升天一百周年庆典,将延后一天举行。(太原教区供稿)
台上以黄琉璃瓦建四角“玄义玫瑰圣母亭”,邑人郑述信书“玄义玫瑰”四字额其上,亭内砌白大理石为祭坛,在此献露天感恩祭。
文革后,念珠奇缺,父亲便买来轧丝做念珠,没有珠子,他便用一种树的核,做了不计其数,都无偿送给了教友。
老伴慧垓是弃婴,教会救了她的命,是修女屎一把,尿一把拉扯她大,可是后来把念珠都扔了,反而拜偶像搞起迷信活动,家门门框上方挂上迷信东西———剪刀与镜子。这样的家庭没有耶稣,耶稣也不住在这样的人家。
楼价是导火线五十岁的玉薇是基层打工仔,早上派报纸、下午送外卖,月入约六千多港元,家中有丈夫和儿子。
朱神父在悼词中指出,王神父热心祈祷,「念珠不离手,『万福』不离口,日课做伴侣,圣体台前常光顾」。每天一丝不苟地举行弥撒,逝世当天在病榻上仍做了最后一台弥撒。
分打铃叫醒姊妹,参加团体祈祷之后,打扫卫生;上午看报纸、新闻和圣书;吃饭时分享她所得知的国内、国外发生的大事、小事,邀请大家为其代祷;下午为有需要的姊妹做手工,织毛衣、毛裤、手套、袜子等;时常也会看见她手拿念珠
有三样东西是屋子里必不可缺的,那就是:一个苦像,木架铜像的那种,座式的,安放在写字台的中央;一串念珠,木质的那种,简单朴素,常常带在身上;一本圣经,思高版的,大本的———字大,看起来不费眼,就放在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