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教引领神父们反省自己的圣召旅程,回到开始的修道初心,学习圣若瑟的榜样,做个有信德的基督徒,做个承行主旨的好父亲,做个默默付出的奉献者,将若瑟的美好精神,融入到生活中、体现在行动上。
还让自己的的独生子到修院修道,为教会培养神职接班人,真可谓是唐山教区的“圣家三口”。2005年,李月不幸患了喉癌,但是他不悲观,而是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克苦祈祷,求天主赏赐他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在我修道的历程当中一直有一位默默的奉献者。他没有像其他亲人一样,有那么多的鼓励和支持的话,也没有像朋友们那样的欢送;没有像母亲那么多的唠叨,他有的只是默默地奉献和不舍的情感。这个人就是修士的父亲。
教宗解释说,撒种者就是耶稣,祂以这个比喻表明自己不是一个强制者,而是一个建议者。祂以自我奉献而非征服的方式吸引我们,耐心而慷慨地播撒祂的圣言种子,这种子不是一个牢笼或陷阱,而是能结出果实的种子。
加拿大蒙特利尔总教区接纳难民部门负责人梅内根(FannyMénéghin)女士在教宗公布下届世界移民和难民日文告隔天8月22日,向本台讲述该教区的现况说:「我们从今年1月开始陪伴寻求庇护者,
在天主的召叫下,初中毕业的宋连锁21岁踏上了修道之路,在他修道期间,2008年10月母亲因病去逝,同年腊月父亲相继去逝,失去双亲,对他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在圣神的助佑下,没有影响他的修道生涯,他化悲痛为力量
教宗这样说:这就是见证,是修道生活的殉道精神。他继续说,修道生活应该通过吸引力来使得教会成长。教会必须要有吸引力!他说:唤醒世界!为一种不同的做事方法、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见证!
教宗呼求圣神帮助度奉献生活者找到真正的准则,在这个世界上不迷失于世俗的云雾中。这个准则正是教宗今年3月17日访问圣庇护神父朝圣地时提出的奉献生活三大支柱:祈祷、贫穷和忍耐。
在礼仪中,慕道者们在众人的见证下,向天主郑重宣誓,忠于教会,弃绝罪恶,决心跟随基督。
一、概述二、修道人的个人因素a.对自己的认识b.对圣召的认识c.修道的目的三.修院的责任a.入院就收b.认识人格成熟的培育和心理反面的辅导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c.针对圣召问题组织神学探讨四.教区或团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