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代表金蒙席的家人,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周副主教,各位神父、修士、修女,各位领导,长辈,各位教友,以及来自各地的亲朋好友和来宾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学也许是出生在教友村,也许是出生在老教友家庭的缘故,进堂参与弥撒成了我的家常便饭,父母画十字,我也画;别人进堂,我也进;从来不曾问过这是为什么。
我是一个简单的特别容易开门和关门的人,而对于写作情结,我心门常开。我认为它是存在于我体内的一种无意识的组合,也是藏在我灵深处的某种神秘状态的释放。
在我的调查中数据是92.4%。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大过施洗若翰的。”(玛11:9-11)然而,若翰的功勋,之所以如此之“大”,还得力于他谦虚的支撑。谦卑的美德是若翰建功立业的烛光。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是这样,虽然我从未见到这座教堂,但心中却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仿佛我们即将见到的是一位久违的挚友,各种滋味,言之难尽。“看到钟楼了吧?”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的故事。我出生在一个教友众多、教风纯正的大会口,自幼受到良好的宗教熏陶,少年时代曾有志修道,后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我想过,今后我可以做舞蹈演员,也可以向郑洁大姐姐那样,当一名网球运动员,我还可以……但谁知在5月12日的大地震中,这一切都成了泡影。学校教学楼垮塌时,把我埋在了废墟中,两天后我获救了。
许素侠:(看自行车的)我是从安徽农村来上海打工的,家里光景不好过,孙女是兔唇,杨老师知道后帮忙联系医院、筹集资金做手术,孩子的学习用品一直都是他提供,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表示感谢,我拿100块钱,一定要给杨老师买个花圈
进入五月份,我想起了我十岁时的一段往事,那时候我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每主日妈妈带我去教堂,参与弥撒、念经、做恭敬天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