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理是基于基督信仰的人类观。没有耶稣基督带给我们的兄弟情谊,我们为一个更正义的世界而作的努力就会更加费劲,而连最好的计划都会变成没有灵魂的空壳。为此,我的圣诞祝贺是一个兄弟情谊的祝贺。
耶稣定睛看他,就喜爱他(谷10,21):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在上主的眼神中涵盖了这一非常特别的相遇及基督信仰全部经验的核心。
这个年轻的教会就是这样诞生的:在仁爱精神中,这仁爱乃是信仰的最好见证。在我访问结束时,我很高兴为“慈悲之家”举行启用和降福礼。这是在蒙古建立的第一个慈善服务机构,是当地教会所有成员的表达。
为那些由于他们的信仰而被歧视和受着迫害的基督徒团体,基督是特别的希望和慰藉。他以希望的力量,透过教会接近人类痛苦和不正义的处境。
卡钦斯基总统致欢迎词,多次强调波兰是以基督信仰为根的民族和国家,他非常感激教宗选择波兰为他第一个牧灵访问的国家,他说波兰人民从新教宗当选后,便期待他的来访。
我们要让这课程真正成为基督信仰培育。教宗方济各让我们觉悟到要进行全人教育,帮助人类和共同家园、社会和男女的首要原则,正是给予一种健康的培育。”
贝尔格里奥教宗将近12年的宗座牧职及其关键主题,似乎浓缩在这12天的旅行中,也就是:宗教对话与和睦共处、社会修和、气候变化及其毁灭性后果,以及在经济成长和科技发达与各民族人性、社会和灵性的发展之间的平衡
在世俗主义者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如此必要的对话中,我们基督徒必须非常谨慎地持守最基本的信仰原则,即,活出源于逻各斯(道)的信仰,它源自创造理性,因此,它也是面向所有真正的理性存在。
然后他将话题转入德国的历史,强调这段历史与基督信仰密切交汇。他列举出上个世纪几位信仰的伟大见证:朋谔斐尔、埃迪特·施泰因和利希腾贝格,他们因反对不将天主放在眼里的暴政而付出生命代价。
哥耳哥达的悲惨事件发生后,有一位神秘的旅客与前往厄玛乌的两位元门徒对话,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看到这样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