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督徒受召与所有善心人士一同耐心地建设一个更加好客、更加人道、更加包容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无需抛弃在身体和精神上脆弱的人,而是在这些人身上审视自己的‘过去’。
因此,天主教文化可以成全中国文化,使之获取新生命,塑造一种博爱、包容的基督文化,而这也正是整个人类世界文化最健康、最灿烂的共同走向。如此看来,对文化进行道德评价是势在必行的。
因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要合成一体,自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磨合阶段,甚至有些终生也难改变的习惯、臭毛病,只有在爱中理解、体贴、包容、适应,或用改变自己的明智作风、牺牲精神来迎合对方,取悦对方,如此才能争取婚姻家庭的长治久安和真正的和谐美满
由于盂兰盆会及中元节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普渡众生,时日一久,两者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而形成了目前这个蕴涵了华人的包容、博爱,以及孝道精神的节日。
天主时刻以慈父的心肠包容我们的一切。如果我们以这种心态对待别人,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天堂的社会。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我们基督徒的生活都不能变化。因为耶稣基督昔在、今在、永远在。
教会宪章尽管无法将有关天主之母的所有课题都包容进去,却为今后的有关反省建立了基本的注视学平台。教宗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平台在神学理性与信徒情感之间也构成了珍贵的平衡点,这常有必要。
我想,在我们的教会中,如果神职人员之间也都能像王全守神父一样多一份互相帮助、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教友对神职人员也多一份真爱和帮助,使神职人员感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神职人员的队伍就会更加巩固和壮大。
(信仰之门)教友刘桂英是苏大夫的邻居,受苏大夫善言善行的影响领了洗,她积极参加教堂的活动,把基督的爱带入家庭,以宽恕包容待人,家庭更加和睦。苏大夫还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不仅是进德之友,还经常捐款捐物。
正如雨果《悲惨世界》里主教对冉·阿让的包容和宽恕,让他受到感化,洗心革面奋发向上,成为商人、当上市长,帮助了更多的人。
人完全表达自己不是在仅受包容的时候,而在他知道真正被接纳的时候。 那么,传播能否为相遇的真实文化服务?对基督信徒而言,遵循福音与人相遇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