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哪里有学习,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透过学习拉近了他与天主的关系,马宝刚说:“天主从学习中,唤醒了我的信仰,让我找到了衪,经验到了祂的不离不弃和无私大爱。”
在那个艰苦年代,无论去哪里全靠步行,两三天走一个村庄,不到30岁的小伙子,推着一个独轮的木制小推车,一侧放着衣服和棉被,一侧搁着祭衣包和日课等圣事用品,奔走在福传路上。
上主,求祢帮助我:告诉我,哪里是我的加里肋亚;祢知道,我愿意回到那里好与祢相遇,让祢的仁慈拥抱我。你们不要害怕,不要畏惧,你们往加里肋亚去!
从我们记事起,母亲每天带领我们全家一起祈祷,是母亲教导我们每天简单的祈祷方式,是母亲提醒我们无论在哪里都信靠天主。母亲朴素而简单的祈祷生活也是从她自己的妈妈和奶奶那里学习来的。
如果教会不比社会清正廉洁,那我们的光、盐又到哪里去了?如果我们教会不比社会更好,我们还凭什么吸引人归向基督?!在为人受苦的基督面前我无地自容,想起圣人们的嘉言懿行我该深深地忏悔。
死亡的意义在哪里呢?耶稣接受死亡有双重原因,一方面与当时社会有关。耶稣的做法有时与法律冲突,表现在安息日医治病人、圣殿内的冲突,他们认为耶稣明明是人,却把自己与天主同等,亵渎了天主。
福音出自哪里?即便是那么高知识水准的圣堂,猛然一下,底下教友也都会很紧张,赶紧偷看一下,因为太习惯读了就算了,谁还会注意这些事儿?
他说:天主经常出乎意料,你从不知道在哪里及如何找到祂,不是你能定出与祂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教宗认为需要识别这项相遇:要是基督信徒想一切都明了肯定,那么什么都不会找到。
对这个问题,在俗教友委员会主席里尔科总主教说:“哪里有生命,那里就有紧张的气氛和难处。
这真是奇迹,如果没有这些蒿草挡着,不知它会漂到哪里,恐怕再过一会儿就会沉入水中。我紧紧地握住它,高兴地大喊:“找到了,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