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再要求学员们为自己制定一个高标准,不要满足于材料的铺陈,而应使作品力求立体,保持作品的新鲜感和镜头感,使文章画面化、电影化,把看不见的天主写进去,超越教会的局限,使教外人能够接受。
我看到何光沪教授的一篇文章也谈到,在各主要宗教的教育中,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是其本身内在的要求,是其本身不可缺少的内容。
据国籍圣言会会士薛保纶神父的文章介绍,福神父曾多次显灵迹和治好病人。1975年10月19日世界传教节,福若瑟神父被教廷宣布为真福。
他为各种不同的报纸,包括《罗马观察报》在内,撰写了许多文章而为公众所熟知,在《罗马观察报》上发表的首篇专文是于1976年3月3日。
有读者坦言,就是因为喜欢蔚玛利亚的文章而期期都读“信德”。她的稿件总是用钢笔在稿纸上誊写得工工整整,十分悦目,编辑打字、排版得心应手。
近日,管理学家姚凯写了一篇题为《企业家信仰的本质内涵与境界》的文章,文章中列举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企业家信仰的重要性。又探讨了从企业家个人的信仰上升到企业信仰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话题。
记忆宫里的几幅作品,构成了文章的框架,作者可谓匠心独运。利玛窦的一生被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联接起来,而侧重于横向剖析,很具启发性,主人公的文化福传智慧和思路被凸显出来。
(部分节选自天亚社文章)三、佩戴圣牌的意义1.信仰的表达教会的圣教艺术,就是人对天主抒发的钦崇敬畏之情,是我们对于天主信仰的表达。创作者借由这些艺术把信仰的内涵,或简单、或深刻地以图像描绘出来。
(山西王震亚摘自《小学生拼音报》2004-09-15)基督徒说:读了上面的文章,觉得教外人能知道给人以快乐,是难能可贵的。不过,这不仅合得上“爱你的近人”。
我们今天也可以读到不少他那些已译成中文的文章。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流程中,也多多少少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了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