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被派遣到世界上是为了聆听人类的呼号,它往往是沉默的呼声,有时被压制,被窒息。耶稣陪伴厄玛乌的门徒,使他们说出希望和失望,但祂不仅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好医生,有时必须使用手术刀。
他在为信德年的要理讲授中谈了信仰的理智这一主题,强调信仰不但不反对科学,反而支持促进人类利益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宗又指出,赞同信仰,人的理性不会受伤害。 虽然如此,信仰同人的理性有何相干?
国际明爱会5月23日至28日在罗马举行第21届大会,主题是:“一个人类大家庭,一个共同家园”,从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汲取灵感。
新书强调,在饥饿问题未解决之前人类绝不得安宁。
教宗亲笔致函枢机的侄女、宗座拉特朗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帕尔马·斯格雷恰(PalmaSgreccia),向亡者家属致哀,并“怀着感恩之心缅怀亡者对教会的慷慨服务,尤其是他通过广泛的学术、培育和福传行动来捍卫人类生命重要价值的宝贵又辛勤的工作
她目前是爱沙尼亚信义宗神学院发展部的负责人,从2013至2018年担任世界信义宗联盟日内瓦总部大公关系秘书,她还是欧洲基督教协会(CEC)行政委员会的成员。
维尔纳•阿伯教授的演说既是科技的﹐也是人文的﹐从一个对科学的认知点出发﹐即是:「科学至今无法适当答复所有人类问题﹐尤其是超自然领域的问题。」但是﹐宗教信仰却能予以答复。
教宗为此在通谕中提出整体生态的观点,即从大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整体观看待生态问题。教宗不仅论及世界上的败坏行为,也鼓励世人作出善行,并指出多方对受造界受苦的责任,期待全世界有关方面作出恰当的决策。
圣座宗教交谈委员会和耆那教学院代表共同讨论了照顾大地,人类家园这一主题,旨在辨认出双方在哪些领域意见一致,好能以之作为合作的基础。
礼仪结束时,教宗诵念了一篇祈祷文,列出那些压在今日人类良心上的重轭,其中包括:在海上遇难的难民、无辜丧生的妇女和儿童,以及因自己的信仰和种族而遭到迫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