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和世界需要成熟和平稳的司铎,无畏及慷慨的牧人。他们应能接近他人、懂得聆听并慈悲待人。教宗最後谈到召叫。他说,召叫是基督信仰圣召的典型动词。
教宗指出,圣神改变了诸位宗徒的心:使他们「从犹豫变得勇敢」,从「与耶稣同在的胆怯之人」变成「没有耶稣相伴的无畏勇者」,催促他们前往地极宣讲福音。
基督徒身上所表现出的无畏的精神以及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也是源于“信”。无处不在处处都在的主,自然懂得照看他的子民,使他在人生的旅途中,时时心怀希望,处处可见春天。
而且连人也不知跑哪去了,今年我又派去一位刚祝圣的神父———廖芝国,他二话没说,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就去上任了,一个月、两个月……直到现在,他站稳了脚跟,且开创了一个可喜的局面,他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精神
然而,时代在高速发展,信仰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还不是可怕的事情,反而是毫无忌惮的无畏,却成为信仰可怕的障碍。
常言说:无知便无畏!试问,在黑暗中的人能辨认自己的衣服、身体是否肮脏吗?悔改,就是要求我们去学习辨别对错是非的能力,也是通向人生光明的途径,更是加入“天主之国”的前提。
感恩天主赋予我们“信德”,让我们充满激情;感恩一份神圣的责任,让我们无畏艰险;感恩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任,让我们无怨无悔。
这种藐视困难的无畏精神使我敬佩,再次证实一个道理:只要心中有了主,一切困难无所惧。其次,看到乌盟修会的姐妹们尽管物质生活比较差,但并不影响神修。
只有秉持这样的精神和力量,我们才敢无畏的、大声的、永不畏缩的向众人说:“我们是基督徒。”更重要的在具体行动中会作出令人满意的核榜样。在教会需要的时刻,坚定不移作出牺牲个人利益或甚至肉体的生命。
2.传教应走出去并勇往直前:无畏吃苦、无惧秽污教宗援引亚巴郎、梅瑟、耶肋米亚的圣经记载为例,陈述天主是如何邀请那些相信他的人走出去:每个基督徒、每个团体,都必须分辨天主所指明的路径,他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服从他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