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他极力主张在中国推行变法维新,激烈抨击当时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虽明知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决不回避,最终被杀害。一个基督徒,也要有刚性。
然而,不去解释和消灭痛苦,不等于说要在痛苦面前束手就擒、被动投降;恰恰相反,基督信仰鼓励并召唤我们,面对处于痛苦中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不但不应该躲避、藐视甚至判断他们,反而要像耶稣基督、像善心的撒玛利亚人那样
他提醒他们,一如他当选后首次以教宗身分与所有枢机共祭弥撒以来,「教会的人」常常面对「灵性上的世俗主义」危机,即是「向俗世精神投降,引致自我实现的行为,而非寻求天主的光荣」,并度著「资产阶级的精神与生活,
日军投降后,内战又起,李院长偕50余位会士南下四川。其后又到了香港的大屿山,稳定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此地划归省农科院果研所,部分地产1989年落实给神哲学院。
1945年日本投降后,武生龙和牛福元教友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在战斗中机智勇敢,屡立战功,不幸于1947年秋,在解放太原战争中先后为国捐躯。
我们不该向在我们的生命、家庭、城市及社会生活上必须使用这种系统的观念投降。教会生活更不该如此,这样会很可怕!一个不好客的教会就如同一个自我封闭的家庭,使福音受到侮辱,使世界枯竭。
待小修院毕业后,适逢日本投降,教区准可我入景州大修院,可是在大修院攻读两年哲学后,开始读神学时,又碰到国共内战,我们这些修生们只好四散奔逃,大家不约而同的都逃到了北京,在那边平安地读了两年,待至1948
有些时候,它虽存在,我们却久久没有觉察,那是在我们以极不忠实的态度对人生问题投降的时候。孤独能提醒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需要极富人情的来往才能满足饥渴的心灵。孤独并非坏事,从不感觉孤独才是可悲可怕的。
我们人性中一个有趣的悖论是,通常直到我们自己的资源耗尽时,我们才最终向天主投降。天主在慈爱中,开始坚定而温和地深挖我的根基,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祂消除了我自己筑起的脆弱的梁,和坚如混凝土般的羞耻感。
(罗7:23)每日阅读圣经增强我们的神力,使我们面临诱惑时,能勇敢地站起来,不但不向诱惑投降,反因得胜诱惑而获得天国的酬报。耶稣曾三次受魔鬼的诱惑,也三次引用圣经而得胜了魔鬼(参阅玛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