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多一份善念,就多一份希望。而善良给予苦难者的希望不会轻易被摧毁,因为光明的希望带来人们自我的觉醒。同情与共鸣是自然造化最神秘的非凡特质之一,一旦发生作用,往往令人惊奇不已。
12日上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巴西阿帕雷西达的附近,探望了“希望的农庄”中的青年和工作人员。
在天主的新意、道成肉身奥迹面前感到惊讶,这是“内心被唤醒的第一个动作”,以便朝着耶稣的圣诞迈进,“怀着一种强烈的希望跨过禧年圣门”。
“圣神是基督徒希望的源泉”,“如果教会是一只船,圣神就是推动她的帆,使她在历史的海洋中前行”。教宗方济各12月11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向聚集在保禄六世大厅的信友们论述了“希望”的主题。
希望的圣年开始了。大赦、宽恕、重生、更新的时期开始了。这是承诺将“希望带到已经失去希望的地方”的时期。
而这种爱不仅写在圣经的福音中,也写在历代圣人的行实中,即便在今天仍然有:印度的德兰修女和她的仁爱会以其无私大爱,在寻求和平中给这个世界带来希望;绿色和平的勇士们以一叶小舟对抗庞大捕鲸船队,给这个时代带来震撼
教宗的系列要理讲授继续以基督徒希望为主题,当天他的省思围绕《默示录》中的这句话展开:看,我已更新了一切(廿一5)。实际上,基督徒希望的基础是相信那创造新意的天主。我们的天主是令人惊讶的天主。
教宗以基督徒的希望为题开始新一轮的要理讲授,强调基督徒的希望极其重要,因为它永不落空。乐观主义会让人失望,希望则不会!教宗表示,将临期是准备再次迎接基督降生成人奥迹的时期。
对一个多年来一直受暴力和不稳定情势折磨的伊拉克来说,复活节是希望之泉源,也是该国的一次重生。尤其是人们对3月7日大选后的伊拉克新政府寄予重大期望。
天主教会在蒙古的小团体正在成长,充满了希望、喜乐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