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扶助和奖励上大学的教友子女,不仅家长十分感激,而且子女也纷纷表示上了大学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回报社会、回报教会、让全体教友放心。
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同样捐出来的还有我们的爱心,关心他人、真诚无私、不求回报。
哥哥走了,爸爸妈妈又对自己感到失望,富兰克突然间感到非常的孤独,他并没有指望他的慷慨得到回报,因为他知道善行是不应该要求回报的,否则就会黯然失色。善行最好的回报就是它的本身。
会理教会在陈国军住院期间派专人照顾护理,教区的神长、教友们都到医院亲切看望慰问,送去了教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修女们还常常去医院病房和他谈心并鼓励他出院后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马熊猫神父也代表教会讲话并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随后参与活动的全体人员进行了联欢活动,为孩子们献上了节日的祝福。
4.让互联网充满慈悲与仁爱,乐于施予、不求回报。5.宽宏地对待批评与侮辱,可能的话温柔地更正对方。6.在数码世界祈祷,建立神圣空间及自省、静止的机会。7.建立联系、关系,达致共融。
此次朝圣极大激发了教友们敬主爱人的热情,教友们表示,将以此次朝圣为契机,致力福传做一名合格的基督徒,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天主赐予的各样恩典。(高子敬)
我们行善助人,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或者抱着一种积功德的心理,甚至以为,好事做的越多,死后必然在天堂享福。以行善为手段,避灾求福,基本上,也是一种功利思想。
在这个社会中,『回报』这一观念非常普遍:父母养育子女,但实际上,他们期待子女在将来可以回报他们,尤其是指金钱和医护方面。这一点也成为很多年轻人进入修院的阻力,因为他们认为应该先将欠父母的债务偿还。
天主是金钱无法买得到的天主,天主是不求回报的天主,一切都无偿给予。我们无法回报天主,但是当我们宽恕弟兄姐妹时,我们就是在仿效祂”。教宗解释道,宽恕是基督徒的特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宽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