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评论】梵二会议半个世纪后的延续
2012-10-13

会议对梵二前的教友日常生活造成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教友尤其是妇女发挥显著作用的本地语言弥撒、圣召急剧减少、修和圣事实质上消失、容许人对教会训导公开表达不满。

2001年:教宗发布第87届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
2013-01-23

藉由本地与国际性有远见的行政措施,提供公平的贸易与国际合作的支持,使得每一个国家能够保障自己人民的生活。

信仰点滴 代父篇
2005-04-27

在慕道班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弟兄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一群黑头发的人中,他显得格外醒目,又因为其坐在我旁边,于是我主动与他搭话,“您今年高寿”,“83岁了”他用一口上海本地语回答道。

大北村见闻
2005-10-24

基督的福音于1914年传入大北村,当时由河北的吴姓教友迁居本地,后又有邻近的六合村的教友及修女来此传福音,前后有王、罗、余、荆、苏、刘等十几户村民领洗入教。

山东胡庄的传道员
2004-07-13

充实学识两年的时间,传道员们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上午刘神父以圣经为中心,贯穿讲述耶稣的生平;下午以《信与传》为教材,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清明节:从清明节祭祖看宗教本土化及相互影响
2016-04-05

历史证明,任何一种宗教是否能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地化的程度,是否能适应本地传统。清明节不应成为让中国基督信徒在风俗上异于中国人的节日。

“赈灾捐献日”,向您发出一份爱的邀约
2018-03-17

然而,也有神长教友还有想法、担心及建议,比如有的分享:今年我们堂区已经为本地慈善机构及贫困家庭捐献了数万元了,还让教友们再捐啊?有的还有误区:别为赈灾这事总向大家募捐了,毕竟赈灾是政府的事啊!

第七届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与会者感言(部分)
2010-12-13

林书影(广西桂林)桂林天主堂本地教友少,外来务工人员多。所以堂口制定了从自我做起的福传方针,要求教友首先给自己家庭成员福传。并不定期地办学习班,发放福传小册子,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教会、认识天主。

愉快的朝圣之旅
2006-11-29

朱家尖是座小教堂,1985年那儿的一位老教友向台湾的哥哥求助20万元,加上本地教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建成了这个小堂。我对朱家尖教堂还有一桩特殊的感情。

再访回归后的澳门教会(三)
2007-05-18

林主教任内重视高等教育和文化事业,协助葡萄牙天主教大学与本地教会合作,澳门高等校际学院得以设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用中、英、葡三语教学,以确立澳门“中西文化与科技交流桥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