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会向天主求这求那,也会在堂内找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做,作为对天主赏给我恩典的一个回应。后来我参加了唱经班,为天主做工,我乐此不疲,这是天主对我的召叫,为此我甘愿献出一切。
的经文,你就会清楚:窍在何处。雨过天晴,又见彩虹,老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圆梦征程———建堂。在此期间,他跟众教友一起劳力,操心,费神:要地———筹款———备料———兴建。“求爷爷,告奶奶”的事在所难免。
可是现实的生活告诉人,即便你有钱、有地位、有荣誉,却不一定有幸福。经上说:“智慧赐人幸福”。(箴1:20)因为,只有智慧才会让人去思索幸福生活的价值的含义,顿悟生命真谛,从而获享幸福。
真福施礼华曾如此表示:你有圣化自己的责任。是的,连你也有。谁说这不过是神父与会士的工作?主曾对众人说:“你们该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任何人都不例外(《路》291)。
教宗勉励他们做慈悲的中心,为教会和世界提供爱的能量。
教宗说:耶稣并未描述一个被冒犯和忿恨的父亲,一个对小儿子说‘你得付出代价’的父亲。不,这位父亲拥抱小儿子,慈爱地等待他。
教宗勉励众人做一次良心省察,检视我们对有需要者、病患、饥饿者的态度,以及对难民和移民的态度。谈到《路加福音》中耶稣使耶里哥盲者复明的事迹,教宗要我们反思群众对瞎子缺乏怜悯的态度。
就这样,她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仅感觉不到值班时间长,反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她不仅经念得好,还学会了很多圣歌,歌也唱得很好。
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几个孩子上学,他让爱人也做点小生意,增加收入。
教宗说,当你走上了疾病的道路,你就很难得到治癒。教宗因而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无家可归者、孤独的孩童乞讨时,我们内心有何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