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说:“我竭力做的,不是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描述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是重要的必须写出来。”记者问道:“书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把英文书名译成意大利文为‘为教会的转化而奋斗’,您觉得怎样?”
我们的萨亚斯修女是一个表样,她已意识到,如果以爱来接受十字架,那么十字架和痛苦就有价值,就会转化为“纯金”;如果你接受十字架和痛苦,视其为与主相遇的时刻,或是必须打开心门的时刻,你就不被痛苦所窒息。
论及生态的课题,教宗说:「在我们弟兄姊妹和受威胁的共同家园的痛苦中,我们必须默观十字苦架的奥秘,好能全然献出生命。」教宗由此谈及众多殉道的耶稣会士,称他们的「生命和死亡鼓舞后人为弱小者服务」。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挑战是互相关联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能够对抗冷漠的文化”。教宗指出,“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推动一种意识,即如果家庭中一位成员受苦,那么全家人与他一同受苦。
为此,我们必须祈求天主恩赐我们信德的目光,让我们在默观中「察觉到天主居住在自己的住家、街道和广场」(同上)。教宗阐明:「天主居住在祂的子民中间,与子民同行,参与子民的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祈求圣神的这一恩典”,祂是使我们存留在天主内的保障。世界的神却与圣神相反,“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没有祈求天父使门徒们摆脱世界,而是保护他们免受世界之神的诱惑”,因为基督徒是在世界上生活。
家庭生活的必须。家庭是我们基督徒的小教会。你们很多人平时总是早出晚归,有的人甚至一年到头在外打工,过年了才回家一次,一家人聚少离多,家成了空房。
教会今天必须「为天国打一场好仗」,因此我们要思索该运用哪些工具。
我们必须捍卫的生命,「绝非一个抽象概念」,却始终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比方说:「刚受孕的胎儿、遭排斥的穷人、孤独气馁的病人或是临终患者、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人、遭到拒绝或是被限制居所的移民。
关于这点,教宗举例解释说:「有个国家经历了无神论政权的独裁时期,当地的多位主教讲述了迫害的精细程度:复活节后的周一,学校老师必须问孩子:『你们昨天吃了什么?』孩子要回答午餐的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