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强调了圣座该部会的使命,以及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的现实意义。枢机阐明,这道通谕的焦点「原本是受造界的呼声,如今因著疫情,成了人们的呼声。我们必须关注人们的脆弱。
SollicitudoReiSocialis,1987)及《百年》(CentesimusAnnus,1991)通谕,本笃十六世的《在真理中实践爱德》(Caritasinveritate,2009)通谕,方济各的《愿祢受赞颂
第三篇章:大自然灵修,由接待组蒋明燕、刘元俊、张国衡三位修女和孙宗德、杜浩神父以及龙定福执事带领大家环游邛海和夜游建昌古城,在大自然中姐妹们自由谈心,彼此诉说情怀,在大自然中不断地感恩与赞颂。
有二十余位青年登上了祥峪的最高峰卧虎峰,大家在山顶齐唱《信经》与《圣母经》,赞颂造物主的无限伟大与神妙化工。下午2:00,大家全部下山,赶回农家乐。
教会是聚在一起的弟兄姊妹,以基督奥軆的软弱同声赞颂主。天主圣言不会使我们轻松度日。不,不会的!天主圣言时常使我们处在困境中!那诚心按照圣言行事的人会陷入困境,许多时候也会感到困惑。
教宗在讲话中提及《愿祢受赞颂》通谕,指出青年是改变社会的种子。教宗表示,全球盛行的科技至上观念,让人以为单凭进步就能获得力量,以为科技和经济的力量会自动带来益处和真理。
为此,从第二世纪起,教会不论在东方或西方,就开始呼求、赞颂童贞圣母,她以自己的服从,将天地拉近。教宗也引述了几位古代神学家对这一奥迹的论述。
文告开始先引用新约圣经雅各伯书第3章第10节的内容:“赞颂与诅咒竟从同一口里发出!……这事决不该这样”,指出今天的许多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观众和读者,不惜使用种种不道德的手段,惟利是图,不分善恶。
这段描述实在是一段对基督的赞颂,是整部基督学的浓缩核心。教宗说:“这段赞美诗歌的核心在第十五节到二十节,内容直接又隆重地谈到基督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
忆古思今,看今天的教会,她正如一叶扁舟在汪洋大海中一样,时时处处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故此,我们应该热心诵念玫瑰经,善过玫瑰圣月,为我们的教会和我们自己向圣母献上孺子般的祈祷与赞颂,祈求圣母护佑教会在大风大浪的冲击下屹立不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