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坐在一个老人的病床面前,沉默不语的样子。老人瘫痪在床,吃喝拉撒由他一手照料着,算得上任劳任怨,苛尽职守。可是,他的神情是那样的冷漠,甚至一整天可以不说一句话。
夕阳西垂,我漫步在院落的林荫小道上,满目春意盎然,似乎空气中都夹杂着花草的清香。徐徐的微风轻拂着面颊,在无比惬意中我与主相遇。“你爱我吗?”像当初问伯多禄一样,主轻声地问我。
然而,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深深感动的,并不是他们三人灵活的带活动方式或他们各方面出色的才能,而是他们那份挚诚的祈祷精神和对天主的完全信赖。
便开始抱怨天主说:“你看某某,不信天主,身体那么健康,工作也顺利,生活富裕,家庭和美。我这恭敬天主的人还这么苦,天主太不公平了。”因此,信仰冷淡了。
一个美国工人马克斯·埃勒布什叙述说:那是1958年圣诞节前的一个热闹的星期五,我在我的工作室里,想把向我订做的全部工作做完,好能同我的家人宁静地过几天圣诞节日。
本来,对于他人如何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我们不好做过多评判,毕竟天主赋予每个人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权利,对于每个灵魂的最终审断在于天主,而不是人。
它告诉我们:苦难不只是天主惩罚罪恶的工具,不仅是人背离天主的必然结果,好多时候也是天主用来对“好人”进行精雕细琢的一种工具,它告诉我们:苦难,不仅显示的是天主的义怒,也流露出天主对可造之才的喜爱。
总结这一深遂的思考,就是这一祈祷的精髓,它不排除集体祈祷。天主经是以第一人称复数称谓的,就是要“我们”变成天主的儿女来颂念,这样我们就能超越今世的限制,扑向超于万物的天父那里。
许多人不仅要问:天主既是仁慈的、善良的为何允许人世间的苦难存在?一些受难者也要问:天主是不是因为厌弃我而让我受苦?为什么偏偏是我而不是别人?
教宗在视频讯息中也提到老人和病患的情况,他说:在假期中他们更孤单,更难得到一些服务,尤其是在大都市。这样,休息的时间也让生活中的困难似乎变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