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和海洋亦是如此。无疑,这片沙漠是那些为寻找自己之人的置身之所,即是说一个孤独、穷困,只能依靠天主的人的住所。他没有任何伟大的工作计划,使他离开他自己和他的造物主。 这是一个理论,但也是一个事实。
这种小型信仰团体并非仅是教会生活的补充,而是驱动堂区从“静态机构”向“动态信仰生命体”转型的强劲引擎,深刻呼应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梵二)所倡导的“教会是天主子民”(伯前2:9-10;《教会宪章》LG9
元月12日至19日,教宗方济各将先后抵达斯里兰卡和菲律宾,展开他对教会的边缘地区——亚洲的第二次牧灵访问,也是他的第7次国际牧灵访问。
克里帕神父说:“人们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教宗能够为他们向这个世界发声。虽然他们都是佛教徒,也与我们天主教信友分享著教宗来访的喜乐。”
(参阅《天主教教理》第2742号)”“因此,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一个火焰,绝不会熄灭。这有点像古时圣殿中保存的圣火,不停地燃烧,司祭的职责是加添燃料。”
前一天,教宗在举行周三公开接见群众活动时,邀请信友们跟随临在圣体圣事中的基督而行,基督每天和我们在一起,直到世界穷尽。举行圣体游行的意义何在?
要知道,宗徒会议是耶稣复活升天以后第一代成文的教会活训导,史称教会的第一次大公会议。直到现代的梵二大公会议,都是宗徒会议的继续。若把宗徒会议算上,梵二会议该是第二十二次大公会了。
他们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以后对依纳爵神学思想的发展也基本上没有在东亚地区得到实践和测试。
司铎既充满人性,也完全是天主的人,他对世界及其不幸有怜悯的心,服从天主,自愿归属。从旧约中有关默西亚的观点谈起,将它与基督在救赎史上所实际完成的一切作对照。
阿勒颇(亚洲新闻)-教宗方济各和爱资哈尔(埃及)的伊玛目塔伊布(MuhammadAl-Tayyib),2月4日在教宗访问阿联酋期间签署的文件,「象征基督徒世界与穆斯林之间的「大宪章」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