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主要问题中,我们怎能不想到数百万计的人,特别是缺乏饮水、食物和住家的儿童和妇女呢?这种有恶化趋势、令人不齿的饥饿现象,在这备有财富、知识和工具、足以消除这个现象的世界中,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在一个儿童惨遭折磨的世界里,我们还能信仰天主吗?如果天主是仁慈的,他为什么容许无辜者遭受痛苦? 作为人类世世代代精神探索的一个见证,圣经本身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要这样做,聆听世上所有的女人和所有的男人的呼声:那些渴望发现福音喜乐和那些疏远的人的呼声;那些冷漠者无声的呼声;那些受苦者、贫困者、边缘人的呼声、被工作奴役的儿童、他们在世界许多地区因工作而被奴役;聆听破碎的声音
这种不悔改不更新的人,就如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充满幻想的“儿童阶段”,拒绝更新成长,害怕成长中的一切人的软弱和艰难困苦,最后成了身体和心灵上的“侏儒”。
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圣体大会上,他就圣体圣事的重要性发表了一次打动观众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将基督教崇拜与“偶像”崇拜进行了对比,例如以牺牲工人为代价的利润、对妇女的支配、以牺牲儿童为代价的欲望
中国抗战时期,曾有一位英国女传教士格拉蒂丝·艾伟德(GladysAylward)来到中国某地开设六福客栈,后救助百名孤儿前往陕西扶风,此故事后被搬上美国电影银幕,影响很大。
很多学者都提到应该用中国的资源进入基督宗教的研究,研究本地化的神学教育或者本地化的基督教神学,传教士汉学是一个通路,一个大的资源库,有必要作一个比较深入的追踪研究。(摄影:蓝希峰侯志华)
那个时候新教的传教士也开始去各地传播福音,而毕尔麦尔相当仔细描述在拉丁美洲、阿斐利加(非洲)和亚洲的传教工作,也是按照上述四个阶段讲述欧洲以外的传教工作。
2、让基督走向天涯海角中国教会的传统,神父是专业传教人员,是传教士,是为信仰服务的人,但平信徒是否就没有传教的责任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为此,在四旬期,我将派遣慈悲传教士,作为天主亲近和宽恕所有人的具体标记。圣母玛利亚从总领天使加俾额尔领受了喜讯后,在她的谢主曲,以预言的方式,歌颂天主的仁慈,因为天主以仁慈拣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