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幼年时,博依圣主教为其付洗,取名达陡。因幼年丧父,家道贫寒,后随母嫁入宋家,改名宋大德。
国王的妻子依则贝耳为了满足国王的占有欲,下令发动诬陷纳波特的公众运动,最终将纳波特处死。这样他的土地便统统归了国王。
教宗引述依撒伯尔怀孕的事迹,她因圣母玛利亚的拜访而深感喜乐,指出这是天主临在的喜乐,祂与子民同行。有喜乐就有平安。这是希望的美德:从喜乐到平安。
(依六6-8)教宗写道,谁若被天主的声音所吸引并跟随基督,他很快便会发现内心有一种克制不住的激情,渴望藉着福传和爱德服务将福音的喜讯带给弟兄姐妹。实际上,这就是做使徒的态度。
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鼓励我们切莫满足慾望,依恃财物,别说:「我的生活已经够了。」
这让我们想起福音开篇所引用的先知预告:人将称祂的名字为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玛一23;依七14)。教宗解释道,这一切都在说明天主的身分,祂的名字意思是与谁同在。
我感觉我并没有因为紧张的学习而疏忽了天主、疏忽了祈祷,反而让我更加的依靠他、信赖他。祈祷生活培育这门课让我意识到,做为一位修女在生活中祈祷的重要,及培养祈祷的渴望及方法。
那居住在旷野里的就是耶稣,天父派遣祂「向贫苦的人传报喜信,治疗破碎了的心灵,向俘虏宣告自由,释放狱中的囚徒,宣布上主恩慈的喜年」(依六十一1-2)。耶稣来到世上是为了还给人们尊严,使天主子女重获自由。
在沃依提瓦教宗牧职的最后阶段,时任圣座教义部部长若瑟·拉青格枢机已特别致力于面对这个问题。这位德国籍枢机当选教宗后,更加倍了这项努力。
至1851年7月,徐家汇天主堂(又称“小堂”,不是今天的圣依纳爵天主堂)举办开堂典礼的时候,“参加典礼的有主教4名,神父20余名、修道院士、徐汇公学学生及外国军官、外侨多人,场面非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