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是向天主开放,而罪恶却使人封闭、孤立,与他人隔绝。我在这里是生活的关键词,是为主所用,是治愈自私的良药,是对生活不满足的一剂解药。我在这里是相信天主比我更重要,是选择以天主为赌注。
突然,白风梅想到了什么,高声喊着亲戚快把院子里的几块砖搬过来,“……给娃娃枕上……能喘过气……”。不幸离世的孩子母亲不相信女儿就此离去,不肯让人拔掉氧气管。
不要说座位,就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尽人事再听天命吧——我总不能站到乌鲁木齐!怀着侥幸的心理我到列车办公席看能否补到卧铺票,一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全程卧铺票从始发站就已售完”,让我的心跌到谷底。
如:济南文萱的《把教会当做母亲吧》,林芝堂的《不要让世界改变自己》等文章让人感触良深,爱不释手。
但也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歧视”,就更能激起他们部分人的“斗志”,所以他们创作起华文圣歌时,都会比香港的天主教徒专业而认真。
陈占明一家5口人,妻子是先天性智障,全家常年少吃缺穿。尽管婶娘家也不富裕,但她常常赠衣送食,特别在他的妻子得病时,婶娘总是去看望她,送些好吃的,为她祈祷,安慰她。
当天的读经一取自《罗马书》,教宗以这篇读经内容(七18-25)展开弥撒讲道,着重阐述了外邦人的宗徒持续不断的“内在搏斗”,即“有心行善却力不从愿”的“内在战争”。
“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而赔上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这是幼敏在回应天主最起初的那一份召叫,学习小德兰只为忠悦天主,也是圣女佳兰在践行爱主爱人的目标。闫幼敏,圣名:小德兰,会名:圣三·佳兰修女。
现场人莫不为其捏一把汗,生怕出什么乱子,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几位女教友泪流满面,手忙脚乱,又是倒水,又是劝慰,有人已经开始划十字了。就在这时,只听“砰”的一声,虽然不大,但是很响,其威力不亚于一声惊雷。
幸与不幸取决于人的自我认识,幸与不幸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难道没听说过“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成语故事吗?中国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总结出一句: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世界上原本就没有永恒不变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