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君王面貌在圣经当中是十分模糊的,“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基督说:“你说的对”,(玛27:11)还有一次是骑着小驴驹荣进耶路撒冷,(若12:13)再一次是“他们强迫他为王。”
瑞利全名娜奥米·谢弗·瑞利,犹太人,供职于美国《华尔街日报》;本文选摘自其2005年1月6日出版的著作《上帝在院校里:宗教学院和传教一代是如何影响美国的》。
屹立了数千年的石墙被推土机铲平,基督徒的历史以及比之更早的犹太人的历史在履带下化为粉末。圣堂遭炮弹袭击,人心被恐惧和逃难的欲望占据。多年来,伊拉克和叙利亚一直处在这样的境况中。
最初,他拒绝与敌视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妥协,下令在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的地区开辟最初的犹太人殖民区,後来明白了正确的目标应该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两个国家,友好相处,相互合作。
作为圣地的教会,我们站在以色列和犹太人一方,也站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一方,与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对话,为表达和平、正义与修和不只是抽象的概念,更是一个具体的现实。
抵达公墓後,教宗首先在一位无名氏、一位意大利裔美国人和一位犹太人墓前祈祷片刻,然後在祭衣室内问候迎接他的当地主教、公墓管理处负责人和政府代表。
弥撒前,教宗先来到一个无名氏、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和一个犹太人墓前静默片刻,然後在10座阵亡者的墓上各献上一束白玫瑰。教宗在弥撒讲道中省思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也谈到人类希望的愿景。
教宗提到若望福音中所描述的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园被捕后受羞辱的情况:祂被强行带到耶路撒冷当局面前,交给罗马总督,有如一位试图取代罗马政权的人,想要成为犹太人的君王。
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或是天主教会的人,都不要再制造分歧争端了。照着我做的去做:不求个人的利益,而为大众着想,也就是为别人的得救而尽力,我尽量使所有的人都得救。你们该效法我,正如我效法基督一样。
基督因行路疲倦口渴,向一个受犹太人鄙视的撒玛黎雅妇人要水喝(若四5-42)。教宗解释说,耶稣的这个举动“打破一切障碍,开始了一段对话,并借此向那妇人揭露了‘活水的奥秘’,即圣神,天主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