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突出若瑟在救恩史上的核心角色,我的前任们深化了在福音中描述他的寥寥片段所传递的讯息。
他在要理讲授中强调,基督宽恕我们,祂在十字架上赐予我们救恩;教会是所有人的教会,无论好人或坏人。天主赐予所有的人救恩,无论好人或坏人,健康或受苦的人都能蒙受祂的恩宠与慈悲。
这一作风贯穿整个救恩史。当祂想解救祂的子民时,祂藉着梅瑟这个人的信德和信赖做了此事。当祂想摧毁耶里哥的坚固城池时,祂藉着一名妓女做了此事。甚至连撒玛黎雅人的皈依也是藉着另一名罪人的工作成就的。
尽管这些被选者的教导和举止卓越非凡,可是救恩史却是坎坷的,充满了人的伪善和不忠。当天第一篇读经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教宗方济各在即席讲道中指出,在耶肋米亚先知的口中有天主的声音。
因此,在庆祝耶稣死而复活的奥迹时,我们可以纪念整个救恩史,祈求领受圣神的恩宠,让圣神给予我们宣讲耶稣基督的真正勇气。
好东西、美善本身是要自我表达的,而这种现象正好在天主圣三的内在奥秘、救恩史以及我们需要把自己领受的好东西带给他人的需要中显示出来。
教宗表示,有一条希望的线,它连贯整个救恩史,是喜乐的泉源。今天教会告诉我们希望的喜乐。在弥撒的集祷经中,我们祈求天主守护我们对教会保持希望的恩宠,因为这希望不会令我们‘失望’。
圣史玛窦记述,洗者若翰在狱中听到了耶稣的所言所行,就派遣他的门徒去问耶稣是否祂就是默西亚。耶稣就以自己所行的标记作出回答:瞎子看见、死人复活、穷苦人得了喜讯(玛十一2-5)。
但实际上童贞圣母告诉我们天主关切年轻人,并藉着他们推进一个与众不同的救恩史。问:法蒂玛圣母显现的讯息在一个世纪後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答:人不仅要在这个世界生活,更要抵达天主的世界。
为此,教宗勉励我们有信仰的人,也要着眼于救恩史的远景,用这个眼光注视中东。然后,教宗谈到这次中东主教特别会议的主题共融与见证,他说:没有共融就不能有见证:伟大的见证正是共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