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塔拉梅萨神父从这个结论出发解释说,耶稣受难时,在圣神的推动下自我奉献且获得了力量;耶稣在受洗时领受了圣神,临终前又把这恩典奉献出来。因此,我们每个人应庆祝这项奥迹,彻底了解个中的意义。
从圣周五到复活主日,是教会礼仪的最高峰,14日早上7点弥撒中宣读救主受难史,而后朝拜十字圣架,被包裹的十字架一点点被神父揭开,摆放在祭台中间,在主教、神父的带领下口亲苦像,在口亲苦像的那一刹那,如同接触到被众人的罪而高悬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但教会在圣周五有救主受难礼仪,纪念救主的苦难和圣死,圣周六在教会的年历中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的特殊性通过其特殊含义体现出来。我想通过以下三点说明其在精神层面上,对我们现世的重要性。
聆听随后,堂区组织了电影《耶稣受难记》观摩活动,教内外朋友们在重温耶稣受难的经验中接受了爱的洗礼。
耶稣基督藉著祂的降生成人、受难、死亡和复活,将这永生赐予了我们。教宗最后勉励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圣神,让圣神来引导我们。教宗说:就像耶稣在受洗那样,我们要在一切行动中接受圣神的引导。
他还说,杂志「扭曲」了达芬奇从《圣经》中获取灵感的名画,描绘耶稣在受难前和十二门徒共进晚餐一幕。塔斯林说:「无论蓄意与否,该杂志已扰乱了印度尼西亚的宗教生活。」
基督受难前夕给门徒留下的新诫命:“你们要彼此相爱,如我爱了你们”。如主爱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耶稣牺牲自己为救普世众罪,祂为我们立了榜样。我们要像主那样,勇于承担别人的过错,不要想自己的得失。
当天下午3点半,在进德公益和“信德”工作的神父们为即将出征的26位修女举行了弥撒圣祭,为她们的平安祈祷,同时也托她们带去对灾区受难同胞的关怀与问候。
而教堂内保存的荆棘冠,被视为耶稣受难的遗物,是信徒朝圣的中心,激励着代代信众更深刻地体会上主的救赎之爱。
门徒们虽然经历了耶稣的受难和复活之火,却依然疑惑。耶稣留给他们一个巨大的任务:向世人宣讲福音,教导并给他们付洗。教会的传教使命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