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微妙及必要的工作中,你们不应让信友们仅把你们当作结构程序或法律规则的精通者,而应视你们为乐於聆听和予以体谅的兄弟。教宗最後勉励本堂神父们要接近和接纳那些选择同居却不结婚的青年。
对过去圣召硕果和丰功伟绩的怀念不应阻碍你们看到上主现今在你们身旁使生命成长。你们不可做怀旧的人,而要相信历史和生命的天主,在这信德催促下,即使在深夜也要宣报黎明已至(参閲:依廿一11-12)。
年迈在教会内并不是老人政治的同义词,我们不应封闭在忧郁中,而应像亚巴郎那样始终对天主怀抱希望。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记述亚巴郎听从天主的吩咐,起身、举目观看且怀着希望行走的事迹(创十三14-18)。
他们在履行主教的使命时,不应持有主要角色或自我陶醉的念头,而应谦卑地对待自己的规划,顺从福音、教会的训导和准则,以及人们的具体处境。分辨能力是对抗生硬的一剂良药,因为同样的解决之道并不是处处都适用。
教宗方济各再三强调这两点,坚持差异不应造成对立和冲突。我认为,依照这些原则确实能为缅孟边界目前的悲剧找到解决途径。帕罗林枢机最後谈到教宗此行的牧灵层面。
我们也不应忘记与宗教团体互动的重要性,谨记人权也包括享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以及改变宗教的自由。
然而,照料人的良知不应只是牧人的职责,也应是每个人的使命,包括圣职人员和领过圣洗的信友在内,因为婚姻和家庭是教会和社会的未来。
一个走出去的教会必须让全体天主子民参与更新的使命,因此教会学术机构今天不应只是培育司铎、奉献生活者和平信徒积极分子的场所,也应成为一所上天安排的文化实验室,让教会藉此诠释那来自耶稣基督的事实,从圣神藉以充实全体天主子民的智慧和知识的恩典中汲取养分
杨主教降福前亦指青年年不应只是举办几个活动,更重要的是集合众人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参加营会的圣爱德华堂青年徐重立对本报说,他期望教会能多为青年举办灵修活动,例如由修道人透过灵修陪伴,帮助青年面对前路。
青年不应只是牧灵行动的优先接收体,他们也应以共同负责及共同管理的态度成为决策进程的积极主角和参与者,因为他们能作出宝贵的贡献,上主透过他们能作出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