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在巴贝尔塔事件上,为了抑制人的骄傲,分割了人类的语言,但是却保留了微笑。从此,微笑喜乐就成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联系感情、表现友爱的方式。
美是爱的实现,爱的实现是基督的巴斯卦奥迹!因此,艺术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生悲剧的表达,不过,这个悲剧在复活的奥迹中消失,它甚至从末世的思想汲取力量,完全展望光明的胜利。
教宗推崇圣女巴基塔的榜样,她是苏丹的一个奴隶,皈依基督信仰后,无法将蒙基督释放的喜悦据为己有:她愿意把这个希望带给许多人。教宗指出,盐不该淡而无味,不宣扬出去的信仰是无味的盐。
几天前,圣座新闻室主任隆巴尔迪神父提醒大家关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诗作《罗马三部曲》,诗作受到米开朗基罗壁画的启发。沃依提拉教宗表示,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在他参加的两次选举教宗会议中启发了枢机主教们。
主教团新闻发言人巴布神父表示,天主教会神职人员被害正值国内针对基督信仰团体,特别是天主教会的暴力迫害行径日益升级之际。公教人员、机构和团体,都遭到了迫害和打击。
珀鲁斯神父接着表示,“十月八日爆发席卷印巴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地震、以及桑格拉西尔村基督信徒遭到迫害事件后,我们改变了迎接耶稣诞生的方式”。
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
以色列人想建巴贝耳塔,作为永久的象征。这也是源于骄傲,骄者必败。因此,我们明白天主并不喜欢我们的骄傲,骄傲必然会使我们跌倒,尽管有时我们并没有在意。
创世纪十八章记载圣祖亚巴郎在玛默勒橡树林里,诚心诚意接待了三位过客,却在无意中接待了上主的故事,正好说明了一个基督徒应有的心态。圣经上说:“你们便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肢体。”
然而,这些基督徒目睹先祖亚巴郎踏上旅途,心中回荡着先知呼吁流亡中的以色列人保持希望的声音,在众多殉道者的鲜血上建立了初期教会,并见证了福音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