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彼此间的对话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话才能互相了解,只有相互了解,才能避免冲突,互相尊重,彼此共存,而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教会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融合当地文化。
自此,开始正式按规则运行,定期举办“月会”“分享”“对话”等活动。每月一次的月会好似心灵家园,在这里,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坦诚开放、真诚分享,每月的聚会成为了我们的渴望。
历届教会大公会议以强有力的手段加强和完善了自身严格的体制,尤其是特利腾大公会议,通过对基督新教改革的严厉抵制,对宗教生活的自我更新,对信仰和纪律的不断加强,使的教会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空前的巩固和发展
在北方的天主教报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公报》和《益世报》,《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6月17日于天津法租界,创办人为著名的天主教学者英敛之,有关英氏生平可见方豪所著《英敛之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大公的释名是忘己之为大
因而,需要创造相遇的空间,在那里有为所有人的位置,可以开始塑造公民的对话,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紧张程度。在此,对移民问题的首要回应是对穷人接纳的基督徒团体结构。
正如圣经中天主的使徒伯多禄和耶稣的一次对话,伯多禄问: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问:教宗方济各的访问正值以巴对话的冻结期。您认为,这次访问能否打破僵局呢? 答:我们希望如此,但不仅是我们,大家都希望如此。有许许多多善心人士为寻求相互信任,日复一日地在日常生活中努力。
最后,教宗强调圣艾智德团体为和平作出的贡献,他要求有更多的祈祷和对话。在前往圣艾智德团体所在地之前,教宗也邀请在广场上的人为和平、为穷人和受战争痛苦的人多祈祷。
祈祷能帮助我们不被邪恶打败,不任由暴力与仇恨占据对话与修和的上风。
牧灵对话不可有相对主义的成分。教宗解释说,这意味着不把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作为谈判的条件,而应深入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的心灵,在那里播撒福音的种子。